
为何要拜兄弟?两个原因,一,作秀,下面坐着很多“记者”和群众,这是树立自己亲善形象的大好机会,二,拜为兄弟,即一家人啦,玄奘取得经,就是自己取得经,“法律”上有连带关系。自己有经书的使用权,即便将来有纠纷,“产权”也清晰。这是关键。
当然,唐太宗此举,玄奘是很感动的,话从嘴边涌出:“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话说完,玄奘其实是有后悔的。
这在后来寺院内部的小规模恳谈交流会上,就有小和尚做了近身采访,“师父、师父,请问您为何要签下取经这个项目。当时您是怎么想的。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当真只是情怀吗?”玄奘看了小和尚一眼,叹了口气,道,人生,是很复杂的,你能左右的,都不是人生,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玄奘纠结心态,原著倒是辛辣地揭开:“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发了弘誓”,是当时头脑发热,“不得不”,是真实心理活动,身不由己,“受王恩宠”,拿人家东西手短,没办法。
当然,玄奘在签约会上流露出的丝毫犹豫,老道的世民哥哥早看在眼里。尔后的践行会上,世民说了一番耐人寻味的话:“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喝酒,中国人词典里,是增进情感的好办法。酒里一捻土,这叫走心。然后,世民哥哥还不忘给玄奘取了个响亮的艺名,“唐三藏”。一脸善意。可这善意底下,却刻着深深地警醒:御弟啦,你要记着,你是大唐人,你首先是姓唐,然后才是姓陈,其次,要明白你此去出差,不是旅行,官方任务是取回三藏真经。三藏就是你,你就是三藏。
玄奘使劲地点了点头,马向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