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佐重孙王华文,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办公室工作,大学文化,他分析:
袁文才和王佐被错杀,反映了几个问题,宁冈县委本地人利用职权和“六大”决议杀土匪首领的意见借刀杀人。土籍和客籍的矛盾尖锐,宁冈和永新县委的主要领导大部分是土籍人,袁、王是客籍人,掌握着一个团的兵力,一时间形成土籍人掌权,客籍人有枪,互不相让,愈演愈烈。加之王佐秉性豪爽,不拘一格,专听毛委员的话,其他人指手画脚,他有些不买账。当然王佐、袁文才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也有些问题,被掌权的土籍人抓住不放。
作为彭德怀,错杀袁、王,也要负一定责任。没有调查,偏听偏信。这么重大的事情,没有亲自去处理,没有更多的思考,特委请求派部队就立即出兵,自己内部矛盾采取强硬的行动草率处理。
曾祖父有武功,原先准备安排头一个干掉他,因他连着两三个晚上都睡不好觉,觉得特委有阴谋,袁文才不相信,当晚两人换了房间睡觉,这样,袁文才先被击毙在床上。
这是彭德怀终生内疚的一件憾事。如果追寻彭德怀与毛泽东的感情波折,错杀袁王,也许是两位巨人之间最初的一丝隔膜。
“没有理由杀袁王”这句话,毛泽东念叨了几十年,提起过无数次。
回顾远逝的历史,现在条分缕析的重大事件,在过去犹如一团剪不断、理还乱、千头万绪的麻团。1930年祭起错杀刑刀的是那迫在眉睫的军情……
毛泽东对王佐、袁文才有着特殊的感情。大革命失败后,他婉拒瞿秋白的挽留,不愿进政治局留在大城市,而要上山落草,结交的第一对绿林朋友就是袁王。在这里不仅创造了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还学到山大王的游击战术。他称袁王是为中国革命立下大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