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革命军第二次东征
陈炯明重祸东江,再次对广东革命政府造成威胁。1925年9月间,陈军的林虎、洪兆麟、叶举等各部驱逐了驻汕头的许崇智部,占领了汕头及其周围各县。随后,分三路入侵海丰、陆丰、紫金、老隆等,逼许崇智部退守平山、淡水一线。9月16日,陈炯明由沪抵港,筹划进犯广州事宜。他指派刘志陆为总指挥,李易标为前敌指挥,并约同南路邓本殷一致行动,分头并进,企图一举攻下广州。面对这种形势,国民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推动下,特别是在共产党人的促进和帮助下,作出了出兵东江的决定。
第二次东征打击的目标和进军地点虽然和第一次东征相同,但敌我阵势已发生很大变化。从革命军方面看,由于国民政府统一军政、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初步实现军事上的统一指挥,从而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由于在国民革命军中政治工作地位的确认,使共产党人在军队中能发挥重大作用。当时国民革命军中约有1000名共产党员,其中70%在黄埔军校和第一军中,这对国民革命军的发展和第二次东征的胜利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消灭了杨、刘叛军,整肃了不轨军队,各部门、各部队加强了合作,从而能够团结战斗去争取胜利。同时,由于这次东征是同保卫省港大罢工、保卫东江农民运动紧密地联合在一起的,因而它更广泛地得到工、农和各界人民群众的支援。总之,同第一次东征相比,革命军的实力以及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大大发展了。而陈炯明方面,经过革命军第一次东征的打击,精锐已丧失殆尽,虽然得到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扶植,但新败之余,元气未复,士气与实力都远远不如往昔。这时,陈军内部又矛盾重重,各军不相统属。林虎、洪兆麟对陈炯明怀有异志;而陈炯明为防备林、洪势力强大,难以指挥,改任刘志陆为总指挥。这就自然使陈军实力受到削弱。加之人民群众对陈军重祸东江恨之入骨,这就注定他必然再次失败。
东征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总指挥部下辖三路纵队:第一纵队以何应钦为纵队长,兵力1.5万人,任中路,是这次东征的主力;第二纵队以李济深为纵队长,兵力约1.2万人,任右路;第三纵队以程潜为纵队长,兵力约6000人,任左路。苏联顾问罗加觉夫、切列潘诺夫等分别随总指挥部和各纵队出发。这次东征吸取第一次东征的经验,进一步加强政治工作。出征前夕,总政治部组织强大的政治宣传队,人数共200余人,以随军出发。在周恩来领导下,总政治部制定了《战事宣传大纲》,拟定了《政治设施方案》。还成立了社会运动科,以大力扶助工农运动,并提出发展党务工作的规划。
东征前夕,中共广东区委指定杨石魂等共产党人率领岭东革命同志会部分人士进入潮汕地区,与当地党团组织一起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斗争,以策应、援助东征军。共产党员古大存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五华县组织群众武装配合革命军东征。
10月1日起,东征军各部相继出发,预计1个月内完成战事。10月初,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广东省政府分别发布宣言、布告,宣布东征目的、革命军纪律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宣告第二次东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