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俸禄,主要是粟米的记量单位是‘石'。秦1石=30.75公斤
爵位岁俸(石)
1公士50
2上造100
3簪袅150
4不更200
5大夫250
6官大夫300
7公大夫350
8公乘400
9五大夫450
10左庶长500
11右庶长550
12左更600
13中更650
14右更700
15少上造750
16大上造800
17驷车850
18大庶长900
19关内候950
20彻候1000
标志
由于年代久远,古籍中无详尽记载。对秦军的详细情况无法了解。是否还有可以识别的军衔标致。不详尽。70年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成为研究的难得资料。可以仔细观察这支军队,发现士兵装束和发式各不相同。
考古学家认为,这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而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古籍中记载,秦军是‘科头'既不带起防护作用的头盔,作战。步兵兵马俑戴着麻布做的尖顶圆帽,和军官俑戴着的板冠明显起不到防护作用,只能是爵位级别的标志。
兵马俑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布衣,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无铠甲。他们是很可能拥有一级军功爵位"公士",的军人。
身穿铠甲、梳着发辫的步兵是普通士兵。身穿铠甲,戴着麻布做的尖顶圆帽的步兵是拥有二级军功爵位"上造"的军人。
秦军军官又是什么样子,如何划分级别。
秦军一辆战车左右两人使弓箭,戈,战斗。中间的驾驶员,是车长叫驭手。主管一辆战车。
根据史书记载,驾驶一辆战车的驭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从兵马俑的驭手俑板冠来看是最基层的军官。
还有的军官俑,他们戴的也是板冠。但板冠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还有的将军俑。双手按剑、板冠样式复杂。身穿两重战袍,外罩铠甲。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可见秦军将军除板冠外,前胸和后背都有的花结,起到划分级别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