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上海版保险“国十条”首度亮相。在民生领域,提出发展应对老龄化的民生保险,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服务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各类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业务;鼓励政府采购养老、医疗等保险经办服务。
上海2020年建成国际保险中心
根据上海版保险“国十条”的规划,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使上海发展成为国际保险中心。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上海地区的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7300元/人。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最新情况
“沪28条”部分重点工作
自贸区筹建保险交易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试点;支持保险资金深度参与上海城市建设;加大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等。
《实施意见》分为7大部分共28条,并梳理明确了6大类33项重点工作作为附件。包括:
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全面推进上海保险业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发展离岸保险市场,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加快筹建保险交易所,大力发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建立自贸区国际化的保险纠纷解决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内保险资金跨境双向投融资试点;打造国际化保险创新平台;探索保险监管制度创新。
立足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上海保险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着力完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发展各类区域性保险中心;加快建设航运保险中心,完善航运保险服务体系,实现保险与航运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建立保险资金运用中心,集聚保险资金运用机构,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投资,完善上海金融市场体系。
强化商业保险对民生保障的有效支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应对老龄化的民生保险,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服务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各类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业务;鼓励政府采购养老、医疗等保险经办服务,重点推进大病保险,探索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试点等。
加强保险在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高效运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运用责任保险促进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在涉及公众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实习安全领域推动强制责任保险试点;构建防灾防损体系增强城市抵御风险能力,积极发展各类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巨灾保险;深化农险创新保障都市型农业发展,发展丰富市民“菜篮子”“米袋子”的特色农产品保险。
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保险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促进作用。支持保险资金深度参与上海城市建设;加大保险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保险与文化产业的合作联动;发挥保险对贸易转型升级的保障功能;提升保险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培育作用;为上海城市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
完善基础设施和支持政策,营造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昨天介绍说,上海保险市场的机构多样性、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对全国保险市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船舶保险收入已占全国的46%。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管理资产占全国的42%,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占全国保险业的55%。上海已经初步具备率先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