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指作者在告诫世人:你们只看到书中正面的色情故事,从而把它当作淫书,而不去思考此书背面的隐寓,是你们“自己以假为真”,把书中假的情节当成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来看,把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贾家”当成一个真实中存在过的人家来看,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贾宝玉当成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来看,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也就是说书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你们自己搞错了,反而埋怨这本书而要烧掉它,这是极其错误的!对于第十二回中贾瑞这段故事的理解,建议大家找带有批语的原文好好看看,这样才能豁然开朗,顿开茅塞!这也是看《红楼梦》跟看别的书不一样的地方,最好要看有批语的版本。另外本回还有这样一条批语说得很清楚:
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蒙侧批:此一句力如龙象,意谓:正面你方才已自领略了,你也当思想反面才是。〗心中到底不足,又翻过正面来,只见凤姐还招手叫他,他又进去。如此三四次。
这是在提示读者:正面的故事对身体不好,毕竟是情色小说,建议大家看过了就算了,然后就应该开始思考此书反面的故事才是!也就是说不要没完没了沉迷于正面的故事之中。听说历史上还真有人跟贾瑞有类似的结局!乾隆时期陈镛写的《樗散轩丛谈》有这样一段话:
因述常州臧镛堂言,邑有士人贪看《红楼梦》,每到入情处,必掩卷瞑想,或发声长叹,或挥泪悲啼,寝食并废,匝月间连看七遍,遂致神思恍惚,心血耗尽而死。又言,某姓一女子亦看《红楼梦》呕血而死。
看来作者和批书人的警告算是白费了!那么这里反复强调的反面的故事又是什么呢?在贾瑞的故事里只提到“风月宝鉴”的反面是“一个骷髅”,那这“一个骷髅”又象征着什么呢?我认为这是指本书主旨,而且表达得非常形象,应该就是象征着“死亡”!如果进一步推测,根据“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这条批语来判断,我觉得“一个骷髅”应该象征的是一段“充满死亡的历史”,“血腥的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作者非要把此书写成正反两面都有故事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清初严酷的文字狱导致很多事不能明讲,所以作者只好用一个情色故事来进行包装,将这段“血腥的历史”隐藏在书中,虽然本书第一回里就强调过“毫不干涉时世”,其实这不过是作者烟幕弹而已,为的是掩人耳目。作者希望大家自行挖掘这个背面的故事,从而发现并找到这段隐写的血腥的历史,而不是过于沉溺于此书表面的情色故事,“否则此书哭矣”!也就是说作者的苦心就是白费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发现:至少三百多年来作者的苦心算是真的白费了!那书里还有什么其他的地方可以证明《红楼梦》一书中隐写的是“血腥的历史”呢?在第八回里有这样一句: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甲侧:批得好。末二句似与题不切,然正是极贴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