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忆与回眸
孙中山挽宋教仁
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宋是一位爱国者,一位有为有守的君子,并非可怕之人。只是他少年气盛,精力过人,心比天高,自命不凡,又生个倔强的个性和毫无顾忌的大嘴巴。正因为他搞政治锋芒太露,党内党外都树敌太多,招忌太甚,纵是一般国人、党人,对他也不太心悦诚服,甚或同党相妒呢!
——唐德刚(摘自《袁氏当国》)
在宋教仁的宪政思想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所一贯主张的责任内阁制,他说:“内阁不善而可以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之,必致动摇国本。”由于根深蒂固的专制传统、缺乏长期深入人心的民主启蒙,在总统制下任何一个当上总统的人都有可能走向集权、甚至独裁。内阁制在制度安排上对这样的最高权力进行约束,宋教仁的这一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的死,打破了民初在中国实行宪政民主的梦想。
——傅国涌(学者)
宋教仁(1882~1913)
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5年担任中国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1912年1月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制院,起草了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8月将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在上海遇刺身亡。
■革命逸史
两次被扇耳光
宋教仁曾经两次在公开场合被人扇耳光。第一次是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决定推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有人提议开战,以迎接袁世凯为名带兵北上。宋教仁反对这个建议,认为革命军无法击败北洋军。这时,同盟会元老马君武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宋教仁左眼流血。马君武大骂宋教仁是给袁世凯当说客,想出卖南京。
第二次是在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宣读新党章时,其中一条规定国民党不吸收女党员。这激怒了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她冲上主席台,揪住宋教仁就是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