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棉花专家俞启葆生平大事记及最主要的成就

发布日期:2017-04-22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QZC财富国际
QZC财富国际

  倾注全部心血QZC财富国际

  俞启葆才华出众,早在青年时代就已在作物科学领域中崭露头角。进入中年时期,又以沉着稳重见称,大有长者之风,同事们就给他冠以“俞圣人”、“俞夫子”的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在长期担任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职务中,更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全部心力倾注在科研管理工作上。QZC财富国际

  50年代中后期,陕西关中和华北平原由于小麦条锈病大流行,使当时普遍种植的“碧蚂1号”和“6028”等品种,先后丧失了抗锈能力。他立即组织省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开展协作研究,明确了小麦良种丧失抗锈性的原因在于条锈菌的生理小种发生了变化。于是,他一方面加强生理小种动态监测和品种抗锈性鉴定,一方面大力开展抗锈育种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培育出一批新的抗锈品种投入生产,使得关中这个条锈病常发区在将近20年的时间内基本上控制了条锈病的流行,实现了小麦产量的稳定增长。此外,他还抓住吸浆虫危害小麦,彬县梨不结实、旱地棉花丰产稳产、绿肥种植、盐土改良等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组织技术力量协同攻关,收到了很好成效。QZC财富国际

  俞启葆十分重视农业科研单位的基本建设。建国初期,西北各省(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很少,仅有13个条件极差的农业试验场,科技人员亦十分缺乏,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面对这种现状,他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机构的设置和合理布局,做出规划安排。同时四处增调科技人才,使陕西省在不太久的时期内相继成立了地区一级的农科所,陕西省农科院也与西北各省(自治区)农科院一样在西北农科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QZC财富国际

  为使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多出快出成果,俞启葆除了尽量调动老一辈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外,还特别下功夫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中青年科技干部。凡是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他都要亲自找他们谈话,反复强调要:“先作通家,再当专家”,并以自己切身的体会指出:“只靠每天8小时上班的时间学习和工作,当不了专家”。科技人员钦佩他的学识和思想境界,都愿意向他请教,他也推心置腹地谈出自己的见解。他处理日常工作、业务工作更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凡是大家送来的科研计划、总结以及论文著作,总是从命题看到结语,除在大的方面提出些意见之外,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有时发现文中数据可能有问题,他就不厌其烦地亲自进行复算。由于他这样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地抓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因此今天的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已是人才辈出,成果累累。俞启葆长期以来由于操劳过度,身患绝症,医治无效,于1975年秋过早地与世长辞了。然而,他多年倡导的“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深入现场,建立基地的多层次相配合的研究方法”,正越来越为广大科技人员所接受,成为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的“传家宝”。QZC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