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此,柳如是常心怀不满,多有讥讽之言,并曾数劝钱谦益自尽,均未果。当钱暮年不得意而说“要死”时,柳讥曰:“当初不死,现在已经晚了”。故此,柳如是未必一定会为钱谦益殉节。(2)柳如是的一生历尽辛酸曲折,她始终在追求获得人的尊严,在这方面她是宁为玉碎,不愿瓦全的。她一生有过两次自杀的举动,都是在拚死向恶势力抗争。一次是清兵围困南京城,钱与一班朝臣竟丧失民族气节,先后投降。柳如是得悉后非常气愤,等钱回家后,就准备了刀绳要他尽节:“你殉国,我殉夫”,可钱贪生怕死,不从。
于是,柳欲奋身跳进荷花池,却被钱死死拖住。另一次是清兵攻下常熟城后,柳再次劝钱效法屈原自沉于水,钱面有难色,不想死,见状,柳“奋身欲沉池水中”,又被钱死死拖住。可见,柳之自杀身死是早有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备的。(3)柳如是是一位爱国侠女,自崇祯十七年元月郑成功来常熟师事钱谦益,柳即以师母身分与其谈论时局国事,彼此建立了友谊,为以后的抗清复明事业奠定了基础。在常熟等地,她还积极参加了具体的斗争。她甚至在临死的遗言中说道:“死后棺木不能入土,因国土被人占去了,要在土室中悬空置铁索,再放棺木于铁索上……”,其爱国之心可鉴。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把柳如是一生的行踪经历以及钱柳夫妇对于复明运动的斗争,撰成了80余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把她当作一位历史人物来歌颂,高度赞扬了柳如是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柳如是是以自己的自杀表示了对清王朝、对封建恶势力的有力抗争,而族人的索逼钱财,只是加速了这个进程而已。
尽管柳如是自杀的真正动机是什么还是个未解之谜,但她以一个弱女子的身分而作出的大胆反抗,至今仍是感人至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