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葬于南京梅花山?
早在1942年清明节,汪精卫在众汉奸陪同下祭扫中山陵时,就对众人说:他死后若能葬在孙中山陵园旁的梅花山上为孙中山守陵,就心满意足了。于是陈公博、周佛海众汉奸便决定在梅花山上为汪精卫举行葬礼,并决定1944年11月23日沦陷区放假一天,凡愿参加送葬的南京市民,每人可领取20元的中储券,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职工月收入的四分之三。经过一番冷冷清清的“悼念”活动,11月23日,在日寇军警的严密监视下,汪的尸体被埋葬在梅花山麓。
1946年1月21日,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派工兵将汪坟炸毁,发现棺内的尸体经防腐处理、依然保存完好。另外,除了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外,还发现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虽已发霉,但字迹还可辨认。稿本中的多数诗作,先前都曾在一些报刊上发表过,只有最后一首《自嘲》,字迹歪歪斜斜,不具年月,估计是汪精卫死前的绝命诗。诗中写道:“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汪精卫的尸体随后连同棺材被运往清凉山火化,骨灰被丢弃于路边的一个水坑里。坟址被夷为平地。
什么是骨髓水肿?
骨髓是位于骨头内部的海绵状柔软物质,它负责新细胞生长。红血细胞,白血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能传输氧气和抵御感染,并在受伤时负责凝血避免大量出血。骨髓水肿是一个身体在受伤或压力状态下的自然保护性反应。通常情况下,骨髓水肿意味着骨髓中包含过多液体。
“骨髓水肿”它只是某些疾病中的表现之一,或某一阶段,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它的出现可以见于:
一、骨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例如骨关节结核、化脓性感染、或其他类型的病菌或病原体感染,这是由于感染时由于炎性细胞的侵润而使得骨组织中的水成分增多,即骨髓水肿。
二、骨关节外伤:由于骨折、骨损伤(虽没有骨干的骨折,但是存在骨小梁的骨折)、疲劳骨折等而使得病骨中水成分增多。
三、肿瘤:在某些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中,由于肿瘤细胞的侵润或或其他伴随的病理因素而导致病变区或邻近骨组织的水成分增多。
四、骨的缺血性疾病:由于缺血造成骨组织的坏死,在进展期:病变区骨小梁中断、破碎,这样使得坏死区或相邻骨组织的水成分增多。
五、骨关节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由于滑膜或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增生性病变而引起的骨质病变,骨的病变区出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侵润而伴水成分增多。
六、退行性骨关节病: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关节软骨的退变与破坏,形成椎体终板炎或软骨下囊变或水肿。
七、血液系统的疾病:例如白血病,由于白血病细胞的骨髓侵润而同时伴随骨髓水肿。
八、其他:如一过性的原因不明的骨髓水肿(比如常见的股骨头、颈,属于自限性疾病,原因不明);中毒性骨病,如镉中毒等造成骨溶解而伴骨髓水肿;痛风性关节病(嘌呤代谢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