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温体仁(1573-1639)
温体仁进士出身,为人圆滑、城府极深,尤其善于窥测政治风向,宦海浮沉三十年,一直左右逢源、官运亨通。1630年将周延儒排挤出朝,继任内阁首辅。执政八年期间,专以逢迎上意、党同伐异为要务,并为阉党翻案,但在处理政事方面却碌碌无为。1638年被罢官还乡,翌年病死。
温体仁的形象好比一只蛀虫,为满足个人权力欲,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不断蚕食帝国肌体,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其大奸大恶,过于周延儒。

5.周延儒(1593-1643年)
周延儒为状元及第,在崇祯朝极受宠信,1630年便成为内阁首辅,旋被温体仁排挤出朝,直到1641年才复任。周延儒再次为相后,外有后金之患,内有农民军之忧,由于缺乏谋国大略,加之崇祯帝刚愎自用,周延儒唯唯诺诺,无所作为,以致局势糜烂不堪,无法收拾。1643年,清兵入关,周延儒自请视师,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事情败露后被赐自尽。
周延儒字玉绳,故其死后,民间有歌谣唱到:“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一同狐狗之头。”以当时的局势分析,无为即大恶,这也是周延儒虽未大规模害人,但依旧获得“奸臣”称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