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企图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大规模登陆,毛泽东指示志愿军“只管打,不管谈,不要松劲,一切仍按原计划进行”。“应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江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来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志愿军实施了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迫使敌人的登陆企图“胎死腹中”。从1953年1—4月,中朝军队共进行大小战斗770次,歼敌5万余人。
5月13日到7月27日,中朝军队连续发动3次大规模进攻,打击敌军目标104个,歼敌11万余人,扩大阵地面积240平方公里。谈判的天平取决于战场的砝码。一次小小的战斗,甚至一个士兵都体会到了“政治仗”的味道。毛泽东牢牢掌握着军事与和谈两个战场的主导权,因此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也积极谋求外交上的进展。美国不得不低下头并制止李承晚集团的胡作非为。
1953年7月27日,历时两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终于有了结果,上午10时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朝中代表团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哈里逊中将,在9本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之后分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正式签字。与1951年11月27日相比,志愿军阵地净向南扩展了332。6平方公里,美国拖延签订停战协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光荣的停战”已无“光荣”可言!
彭德怀后来在《自述》中写道:“我在签字时心想,先例即开来日方长,这对人民来说,也是高兴的。但当时我方战场组织刚就绪,未充分利用它给敌人以更大打击,似有一些可惜。”“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签字后曾感慨地说:“这协定暂时停止了(我虔诚希望它永远终止了)那个不幸半岛上的战争。
对我来说,这亦是我四十年来戎马生涯的结束。它是我军事经历最高的一个职位,但是它没有光荣。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