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四十多年后,郦材江烈士的妻子于凤娇,第一次来到丈夫在越南盛兴陵园的墓前。
这令人遗憾的一切,或许会得到改观。民政部2011年启动了全国烈士纪念设施普查工作,并准备到2014年月10月前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基本建立长效管理保护机制。
8月,民政部施行新的《烈士褒扬条例》,首次出现了有关境外墓地的规定。
据《凤凰周刊》报道,作为上述普查活动的延伸,中国已经悄然启动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工作,由中央统一协调,民政部、外交部和中国军方参与。
报道称,目前,工作的划定范围为新中国成立后历次出境作战的军队。其墓葬分布信息,以及境外施工中牺牲烈士的墓葬分布信息,已通过所在国大使馆收集到位。因事件特殊,民政部官员面对媒体非常低调。
异域的中国军人墓地中国援寮筑路工程队第301支队的老战士史信章记得,1968年抗美援越部队进入老挝,初期来不及建烈士陵园,各部队将烈士埋在划定区域,用水泥立碑——由于是秘密出国,墓碑未用部队番号、籍贯,只写“×大队×分队”。撤回国前,部队规划、修建了烈士陵园。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六卷载,抗美援老期间,中国筑路部队、高射炮部队在老挝牺牲269人,其中210人葬于孟赛、那莫烈士陵园。
此外,在美军空袭中牺牲的5名中国外交人员,葬于老挝北部川圹省的康开镇烈士陵园。
除老挝外,中国军队历次出境作战留下的墓地,分布于朝鲜、越南、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