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信半疑的斯特朗立即起身环顾四周,果然看见几个陕北农家孩子在窑洞的顶上自如地玩耍,那一刹那,她明白了这位主席与农民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也因此在自己的着作中留下了一个结论:
毛泽东主席不是隐匿自己的神秘人物,他不过是这些普通农民的友好领导而已。
办法是“大量外出视察”
李家骥(毛泽东的卫士组长):毛主席要求,就是不要把领袖和人民分开,因为这是鱼和水的关系,鱼离开水,就要渴死。
而现在,一副口罩使他无法自由地走入群众中,毛泽东必须想出弥补的办法。
他的办法是,走出红墙环绕的北京,大量外出视察。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他的专列就经常奔驰在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年份,他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北京之外度过。
今天,时光的流逝已使逝者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让这副口罩永远躺在了纪念馆的陈列架上,但毛泽东当年那斩钉截铁的论断,却依然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有持枪证没领过枪1950年12月1日,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持枪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甲字第001号持枪证问世,部别:中央人民政府;职别:主席;姓名:毛泽东。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与后来签发的所有持枪证不同,这张甲字一号持枪证的枪证、枪号和子弹三栏都是空白——共和国最有资格持枪的人,根本就没有领过应该属于他的那支枪。
“当我要用枪时,红军就完蛋了”
夏佑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毛主席在军事上,带有一种传奇性,他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曾经指挥过千军万马,但是他一生很少摸枪,更谈不上佩枪。就是在井冈山那个时期,林彪缴获了一支手枪很漂亮,他就想送给毛主席。但是毛主席说,当我要用上枪的时候,红军就完蛋了。
张健儒(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主席可以说真正地只佩戴过一支手枪,这支手枪就是长征途中(佩)戴过,到达吴起以后,于1935年10月21日,就把这支手枪连同剩余的40发子弹送给了当时吴起游击队队长张明科,这支手枪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我们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面。
他用笔和纸打赢了三大战役从反围剿中的岿然不动,到四渡赤水的用兵如神,从《论持久战》的高屋建瓴,到三大战役的波澜壮阔,烽火硝烟二十载,战场上的毛泽东,谈笑挥洒间出神入化,独特的指挥艺术,令敌人闻风丧胆。在整个三大战役期间,他指挥作战的电报有近800封。人们说,毛泽东是用笔和纸打赢了三大战役。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正如他从来不喜欢佩枪一样,半生戎马的毛泽东心中渴望和平,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他就绝不愿轻启战端。而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和平受到威胁,人民面临战火,国家主权遭到挑战之际,这个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生重视军事工作和国防建设的军事家,从来都充满勇气。
盼望已久的大裁军曾被迫中断徐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少将):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了,但是当时战争没有停,还在进行大西南战役。真正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军事行动停止是在1950年春天,这个时候一统计,全国的军队总数已经到550万人了。因此1950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大幅度裁减军队。
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百废待兴的中国着手裁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之际,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了,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