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家一直以来争论的焦点(也是个别别有用心者攻击我军之处)。这些人片面的强调我军的伤亡以此来证明我军战斗力低下,甚至把这场战争看成我国军事的一大失败和耻辱!下面网络人生看世界根据掌握的历史资料将就这个问题发表点个人看法:首先有一点是大家都公认的,既我军在战斗初期伤亡确实很大!个别连队伤亡甚至到达了百分之九十(一般作为尖刀连的部队最后一个连回国的一般只有10几个人,一个班剩下不到一两个人)这固然有越南防御坚固的原因,但也确实是因为我军战士大部分都是新战士没有参战经验所致!(笔者个人认为越战的最大失误是让新兵直接去了战场,牺牲了很多本不该牺牲的人……当然当时也是形势所逼迫的 --我们的老兵,有经验的兵基本都在西北或东北对抗着苏联。所以经常实战演习,提高实战技能才是强兵之路!)而且从初期的战场态势来看我国军队打的都是反击的攻坚战,收复敌人先前占领的阵地,都是人家摆好了阵势,我们的大部队就对着人家的炮弹、枪口和地雷阵冲锋怎么可能不死人呢?但必须指出即使如此在初期战斗中越南的伤亡也是高于我军的,这是由于我军采取的打法的原因。在美越战争里美国通常使用重炮和轰炸机来攻击越南阵地,这使得越南的地堡在躲过美国轰炸后依然可以重创对手。越南东溪的315高地当年美国动用了三十多架轰炸机,两个团的兵力围困一星期付出伤亡三百多人代价才勉强拿下,得到的只是20多个越南人的尸体(美国电影《汉堡包高地》正是根据此战斗改编)。同样是这个315高地我东线反击部队只用两个连战斗3小时即拿下!因为我军采取了轻重型炮火相结合的办法,广泛使用小型无后座力炮来摧毁越南地堡,而且我军炮兵也不怕死敢于在几百米的距离向越南地堡平射(即炮兵常说的“拼刺刀”)结局虽然是和越南地堡同归于尽,但有效的减少了我军的伤亡,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也是美国人永远学不来的!
根据战史资料记载我军的主要伤亡其实是在穿插战斗中(在部队形成合围之后伤亡即大幅度降低了。),在穿插战斗中由于我军急于求成未能及时勘察道路导致我军多路穿插部队遭越南人伏击,进度缓慢。特别是由于过于强调推进速度但没有注意越南境内亚热带丛林的复杂环境和有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越南老兵,为此我军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在我军拿下同登,老街,东溪三城之后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以说对于越南的全面进攻态势已经形成,而这一段时期战斗我军的伤亡率已经大大下降(原因是越南西线的战略要地已经丢光)。网络人生看世界个人认为是战争肯定就有伤亡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为了达成任务不得不做必要的牺牲,这样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事实上就是在现在,如果还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作战恐怕还只能是这样的选择。我军只有尽快穿插到位才能打乱越军部署,最大限度的减少战士的伤亡,这是一个辩证法。所谓流传的“无谓的代价”不知道从何说起?任何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局部、个别的牺牲带来了全局的胜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就是最大的“有谓”!烈士长已矣,他们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如果我们后人肆言评判烈士牺牲“无谓”无异于抹杀参战全体将士的血汗和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