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历史记住了这一天,1950年10月5日,中国出兵朝鲜已成定局。这里是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在这里,这个贫寒农民的儿子8岁时就失去了母亲,自小尝尽人间冷暖,也逐渐养成了如钢铁板的意志,自平江起义加入红军后,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从来都是中共中央最为信赖的将领。而在很多部署眼中这位将军的人品简直无可挑剔,今年86岁的杨瑞鹏曾经在彭总指挥的一野工作,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是怎样骗彭总吃下一片西瓜的。
杨瑞鹏(原一野十九兵团司令部参谋):我们就装着吃,我们一个人吃一块西瓜,他说哎,你们正在吃西瓜我赶上了啊,我也吃块,因为要专门为他准备的他就不会吃,而且他不光不吃他还会批评你,批评你。
解说:1950年10月8日中光中央正式发布命令,立即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立即准备入朝事宜,而在此前一天,彭德怀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在出发之前他将正在北京读书的侄儿侄女接到了宾馆一一嘱咐。
彭爱兰(彭德怀侄女):背着我们他自己心里有数,但是他不跟我们讲,因为一个呢是机密的事情,一个呢怕我们也伤心,才刚见面又要走,好不容易见了在一起。
解说:彭德怀不让秘书给孩子们另外安排房间,说是不能给饭店增加麻烦,当晚将军一家老小六七个人便一起睡在了房间的地毯上,其乐融融。也许他太想和孩子们在一起了,舍不得这分分秒秒,此去朝鲜命运难测,何时能回是否还能回这都是未知数。这里是丹东近郊,铁丝网整齐地矗立在江岸,昭示着国家主权的存在,但在这段江面上人们刻意地保留了这些残存的木桩,它们仍然在见证着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刘祥,原四野兵站部汽车团副班长,解放战争期间他开着一辆大卡车从东北一直开到广东,后又随邓华十五兵团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1950年7月,邓华奉命北上,正式组建了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刘祥所在的部队也划归邓华指挥,从广东乘火车北上,那时刘祥隐约感到了什么。
刘祥(原彭德怀司机):各个车站欢迎啊,扭秧歌的,大姑娘小媳妇穿的花花绿绿的扭秧歌的,特开心,欢迎解放军,什么好吃的往车上运,那时候我们说特感到美,我们全在一个大卡车上那时候,所以觉得那时候看这可能是要打仗了,慰劳我们,这是在慰劳我们。
解说:刘祥的部队很快开到了沈阳,这一天晚上正在熟睡中的刘祥被叫醒了。
刘祥:多不好意思啊,别不好意思,你看这个车你也熟悉了,那特好的一片车有二十几辆小车呢,那时候摆一遍,你看哪个好你就开哪个,哎,我奇怪啊,干吗对我这么优待啊,我说得了,我就这个车吧,就这个车,他说这个车啊是最次的。
解说: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内展示着一辆苏制吉普,刘祥当年就是选中了这样一款车,那时刘祥刚刚入党,为了表现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示范作用,他并没有按照自己真实的新法去选择最好的那一辆,这天他就开着这种嘎斯69型车去丹东机场执行任务。
刘祥:接谁,不知道,最后呢唯独我这车停在那个飞机的旁边披着个斗篷,军队的斗篷,就奔我车来了,这么凶啊这首长,绷着个脸,斗篷挺威风的,挺威武的,上车了就,那时候也不什么鸭绿江不鸭绿江的,鸭绿江是知道因为在这呆几天了嘛,就过一大桥。
解说: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是一位穿着呢子大衣的首长,刘祥严格遵守着组织纪律,一路上绝对不打听车上乘客的真实身份,而当时坐在第二排的就有杨凤安。
杨凤安:只有刘祥一个,我一个,两个警卫员坐一个吉普车,苏联嘎斯69,我们就在部队先头啊就过了江。
刘祥:那夜行军可是那什么的,不能有任何动静,悄悄的,就听到脚步声嚓嚓嚓。
解说:静静的鸭绿江流淌,见证着黑夜中利剑已出鞘,当天晚上刘祥和他的乘客们一起住进新义州某村落,时值深秋,朝鲜的夜间已经变得很冷,主人烧起的大炕,刘祥很客气地请一直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首长睡到最热的炕头。
刘祥:待会呢老总过来了一看,哎,怎么这么安排啊,不行,让小刘睡在这个炕头上,你小怕冷。我说我不不,他说去,让你睡你就睡,我就睡在炕头上,把老总睡在中间,我俩一边一个,那边是警卫员这边是我,炕头是我,中间是他,最那头是郭洪光,就我们三人,就说话了,姓什么叫什么呢,这就开始说,这首长挺和蔼的啊,那么亲近呢,是不是啊,很早我就起来了,起来一看周围净是岗,似乎是一个挨一个岗,我寻思这首长不小啊,这岗是一个挨一个,聊天的副官,我说你小子,连人家你也逗啊,他就说我怎么来的怎么来的,最后他就说说现在彭副总司令身体挺好啊,我一听,哎呦,这是彭副总司令啊,这我才知道。
解说:时间就此定格,后来很多的资料都记载了这一天,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但在刘祥的记忆里还有着另一个答案。
刘祥:彭老总、延福嶂我们在一起聊天,突然问我,小刘咱们什么时候出的国,我说谁记那个呀,要记住,这就是历史,10月18号,我重复一句。
解说:在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杜平的回忆录里也记载了,彭总过江时间为10月18日。
解说: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拥有着国内数量最多的抗美援朝文物,而这辆苏制吉普则更引人注目。1950年10月,彭德怀正是乘坐着这种型号的车跨过了鸭绿江,并与部队失去联系长达四天,这四天里朝鲜首都平壤陷落了,联合国军东西两路大军正朝着鸭绿江边急进,这四天里志愿军第一批主力26万人过了江,所有人都在急切地等待着下一步的命令,他们甚至不知道前线到底在哪里,而这一切都需要彭德怀来回答,那么这个坐在副驾驶位上的人究竟去了哪里呢?在彭德怀与部队失去联系的那几天里,杨凤安和刘祥都一直陪在他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