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
太阳黄经120°,六月中

大暑,六月中。天热到极点。东汉《释名》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暑热时,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丨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静夜里穿梭时,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丨溽是湿,湿气浓重,蒸郁而令人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丨 因湿气积聚而招致大雨滂沱,而大雨时行以退暑,最热时秋即携大雨来临。



|大暑·诗词|
销夏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总是炎热的时节,而诗人白居易却能悠然处之。他居住在小院之中,虽然贫穷身无长物,但是临风窗下,心静了,暑气自然消退,室内东西不多很是清爽。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自得其乐,这种快乐也是不足为外人道的。

夏日闲放
唐·白居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
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
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
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
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这首诗同样是白居易大暑所作,表达的感情也与上篇相似。诗人似乎很是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宋·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不是每个人的大暑都如同白居易过的那边自在无边。司马光就与之相反,颇有愁绪。听着夏虫的鸣叫,看着萤火虫在荒芜的庭院里飞舞。明明正是苦夏,却一下子到了秋凉的时节。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大暑时的太阳十分毒辣,不知何时才能落下,清风也似乎躲了起来,无处寻觅。几卷经书聊以打发悠长的白日辰光,水中湃着的瓜果起起浮浮。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似乎古人的生活总是诗意满满,一日的暑气在夜晚消散,邀三两好友,携几壶浊酒,在水阁上吹风赏笛。想来都是无比自在与惬意的。
大暑习俗
大暑养生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意思是说小暑以后,暑热的天气特点更加突出,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这个节气养生强调要注意补充体力,避热解暑。
所谓避热解暑,就是外在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如果一定要出门务必做好防晒措施,如戴遮阳帽、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随身携带防暑药物等;要注意及时饮水,防止脱水;

内在多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要以清淡为宜,多食绿豆汤、苦瓜、冬瓜汤等食物。“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伏苓、扁豆、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另外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这是民间常用的去暑方法。
-END-
今 日 话 题
“你所在的城市,今天气温如何?感觉热吗??”
『昨日话题』
你是一个随缘的人吗
部分小伙伴评论如下
▼
争过程,而不争结果。凡事尽力而为,而后顺其自然。往往结果都不会错的。
——根根
努力了,才有资格说随缘
——盧振
爱情里最棒的心态就是: 我的一切付出都是一场心甘情愿, 我对此绝口不提。 你若投桃报李,我会十分感激。 你若无动于衷,我也不灰心丧气。 直到有一天我不愿再这般爱你, 那就让我们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峯子
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