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击鼓》创作背景 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发布日期:2017-05-11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作者:0Wa财富国际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0Wa财富国际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0Wa财富国际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0Wa财富国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0Wa财富国际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0Wa财富国际
0Wa财富国际

  关于这首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此说由《毛诗序》首倡:“《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郑笺以《左传·隐公四年》州吁伐郑之事实之。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夏,卫联合陈、宋、蔡共同伐郑。许政伯认为是指同年秋,卫国再度伐郑,抢了郑国的庄稼。这两次战争间有兵士在陈、宋戍守(《诗探》)。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提出的“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卫穆公出兵救陈”说:“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姚际恒以为《毛诗序》所说“与经不合者六”,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清代学者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是“戍卒思归不得之诗也”。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不管是哪种背景,可以肯定的是:此诗反映了一个久戍不归的征夫的怨恨和思念。

参考资料:0Wa财富国际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59-610Wa财富国际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1-620Wa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