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时期 中国努力与欧美列强调整外交关系

发布日期:2017-06-06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lTi财富国际

  中德关系在这一时期有长足发展。由于中德贸易具有互补性,中国需要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技术和经验,德国扩充军火工业需要从中国进口其必不可少的钨、锑等稀有金属,中德关系的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到1936年上半年时,德Mxq‘华出口额已超过英国和日本,仅次于美国。德国在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lTi财富国际

  1936年,德国帮助中国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中国工业计划:发展的三年计划》。为了帮助中国获得建设资金,中德于1936年签订了数额为一亿马克的易货贷款协定,其方式是在5年之内,中国每年可用2000万马克向德国购买军火和机器,而以向德国出口价值1000万马克的钨、锑、桐油等农矿产品作偿还,偿还期为10年。这实际上等于德国分期向中国提供了5000万马克的贷款。由于不愿引起日本的注意,这一协定一直未对外公开。lTi财富国际
lTi财富国际

  中德关系中最为密切的合作是在军事领域。在中国30年代建立军事工业和使军队现代化的努力中,德国发挥了极为醒目的作用。它帮助中国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兵工厂,并先后派出了以前国防部长赛克特和前参谋总长法肯豪森为团长的军事顾问团,协助中国进行军事改革和军事训练。到抗战爆发前,约有30万中国军队接受了德式训练和装备,整个中国军队都采用德式操典、训练和组织方法。中国的军火供应大部分也来自于德国。1936年,中国从德国订购军火6405万马克,占德国出口军火的28.8%,占中国自国外输入军火武器的80%。另一方面,中国也向德国提供其国防工业所必需的稀有金属,其数额占德国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lTi财富国际

  这一时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中苏两国尽管在意识形态上有着巨大分歧,但在对付具有强烈扩张性的日本这一问题上,中苏有着共同的利益。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联苏制日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战略。1932年,中苏恢复了外交关系。lTi财富国际

  此后,中国开始考虑与苏联订立互助条约的问题。1935年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陈立夫向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提出订立中苏互助条约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在与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中也表示了愿与苏联签订一个军事协定的意向。1936年10月,蒋廷黻出使苏联,他在莫斯科与苏方要员讨论了订立中苏互助条约和互不侵犯条约的问题。苏方对互助条约反应冷淡,但表示愿与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lTi财富国际

  随着欧洲和远东时局的日趋紧张,苏联在欧洲鼓吹集体安全原则的同时,在东方也努力推行集体安全的方针。1937年4月,鲍格莫洛夫向中方转达了苏联政府请中国发起太平洋地区公约谈判的建议。鲍格莫洛夫与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进行了有关中苏在远东协调行动问题的详细会谈。苏方建议立即开始苏中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但中方对互不侵犯条约缺少兴趣,未作积极响应。lTi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