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戏剧(话剧)前先看剧本,或观赏之后阅读合适 ?

发布日期:2018-06-05 来源:财富国际在线 阅读:

观赏戏剧(话剧)前先看剧本,或观赏之后阅读合适 ?

陈昭宏 2小时前 31 戏剧 茶馆 话剧
0 0
其他回答
我来说说一些特殊的情况。

如果背过、演过某部话剧,再看别人演是什么情况?
大二的时候,我们剧团排演了山西省话的《立秋》作为学期大戏(以前都叫年度大戏,因为老生比较多),辛辛苦苦排练,成功演出,虽然当时自己演技还很生涩,戏份也不多,不过也算有所领悟,生活继续。

过了一年,学校搞了一个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系列活动,请一些国内专业的艺术团体,合唱团啦, 舞蹈团啦,京剧团啦,等等,其中就有山西省话的原版《立秋》。当时我们剧团的大部分团员,尤其是演过《立秋》的,早早就去看他们装台,走场,走灯,调试,早早占好最近的两排位置(别问为什么不占视线最好的6、7排,我们当时恨不得趴在台边看),等到演出一开始,没过两分钟我眼睛就开始湿润了,一些关键的泪点偷瞄了一下旁边的我们的演员,同样个个泪流满面。结束后我们还厚着脸皮冲上去和他们合影,可惜没找摄影师拿到照片,一大遗憾。

事后也在想,到底是什么戳中了我们的泪点?论剧情,这出戏并不是什么煽情戏,而且剧情我们早就熟透了,人物性格啊,人物关系啊,也都分析过很多遍了(当时的导演和主演其实看过原版视频,但是没让我们看,怕我们被束缚)。论表演,我们也排练了很久,尝试了很多,而且不谦虚的说,我们演得并不差,有些桥段设计甚至可以和原版媲美。想来想去,还是话剧对心灵的冲击,以及回忆的共鸣,就像物理现象中的共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话剧的现场感,让观众极易产生共鸣,那种扑面而来的情感更容易直达内心,尤其像我们,对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节,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都已烂熟于心的人,感觉尤其强烈。加上对方是专业的原版,我们在看的时候不停对比,那些细微的细节,那些精准的节奏和配音配乐,也让我们叹服,就像捡了一本高级剑谱,自己琢磨着练成了,但总觉得有些不对,直到看到创始人演示一遍,心中那种茅塞顿开的畅快,以及自己摸对了方向的欣喜。
热心网民 2小时前 0条评论
0 0
话剧先看剧本还是后看剧本,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不必担心看不懂,也不必愧于承认看不懂——个人对于话剧理解的本身,除了剧本的成熟与否和舞台表演的张力以外,和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

不同的体验,用不同的观剧体验来举例好了。

1. 茶馆
我第一次接触到《茶馆》剧本的时候,这部话剧应该是和我的审美完美契合的,至今我都能背下来剧本中大多数的经典桥段。第一次看到老人艺版《茶馆》的碟片(那时候太小了,我甚至分不清那是话剧还是电影),于是之、蓝天野这些老爷子们高超的演技完全征服了我的心。

人艺通常在开年举全明星之力上演《茶馆》,而这春节之后的时间对于当年学生时代的我来说略显尴尬。不过,我还是有幸一睹其芳容。我承认因为老版造成的Stereotype,即使台上的每个演员我都非常熟悉而且喜欢,还是觉得差了点意思。

我并非认为当代人艺的《茶馆》不好,而是当深爱的文字第一次被具象化时过于优秀而让我无法走出来,新的东西即使再好也找不回期待的感觉。

类似《茶馆》这样的话剧,台词张力远大于灯光舞美走台调度带给人的冲击,每个角色的形象鲜明而富有人情味。经过岁月的解读,《茶馆》中的人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在舞台上所见几乎就是纸上的人物跃然眼前。

这样的剧本,即使提前读过也不会影响戏剧带给我们的震撼,因为文字和舞台表演本身的魅力就不同。

2. 烈日灼人(毒太阳)
我非常喜欢这场话剧,不过90年代的电影恐怕更加出名,这是俄罗斯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导演在俄罗斯据说也是地位超然(索契冬奥会他还是旗手)。

话剧《毒太阳》,典型的政治题材,剧情也算几起几落,不过角色塑造上可能因为时间原因不够饱满立体。其内容改编自真实的故事,不同于电影选择了小女孩的视角,话剧更加直接地将主人公们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对于这部话剧,我并未读过剧本,只是通过电影知道大致的剧情,所以观影时,很多台词曾给了我如触电般的震撼。这不同于如观看《雷雨》一样熟读剧本从而期待喜欢的台词出现,而是冷不丁地一句话能让我一身冷汗。我至今仍会时常想起男主角站在椅子上高喊:“一群呆头呆脑的鹅!”(女主角的父亲,也是男主角的老师曾经在革命前看着列车上的鹅,大抵说了一句人们和鹅一样,不知道自己将要前往的方向。指的什么,大家都懂。)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曲终人散时,舞台顶部的一块幕布突然落下,一排明亮的灯光直接射向观众席。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那句阿拉伯民谚——清白的太阳知道一切。

这种典型的剧中Bonus,如果提前预知便很大程度上丧失了震撼效果,确实有些遗憾。

3. 恋爱的犀牛
我并不是第一次就能看懂《恋犀》的,因为那时候我不了解所谓的理想主义的爱情。第一次走进蜂巢的时候,我对《恋犀》甚至一无所知。金色的灯光下,马路坐在高出念出了那段台词——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放眼望去,满街都是美女。

这,或许还是我第一次观剧时,最喜欢的一段台词罢。我没有哭,也不太笑,我甚至不太明白穿插在剧中的某些东西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那之前,我从来怯于承认我有看不懂的话剧,又或者说我很少遇到话剧能让我疑惑。

直到我第一次不求长远地喜欢上一个人,我才明白我爱他他爱她她又爱着别人的故事才不是俗套。不顾一切不惜所有不求结果——许是我小时候太过于谨慎,所以才没有这样的经历。这是我第一次敢于承认我曾经并不懂《恋犀》,因为我曾经的经历让我无法与之共情。

那时候,重读《恋犀》的剧本,我好像突然就明白了“爱他,是我这辈子做过最好的事”。我会诵读马路大段的独白,我哭泣发疯歇斯底里——我不是入戏了,我是在扮演我自己。这样的代入感是戏剧中所没有的,因为舞台上的共情会在数小时内结束,而手里的剧本却可以让我一次又一次将自己装进那个世界。

“可怜的图拉.我知道你跟所有人都合不来……顺从命运竟是这么难吗?我看大多数人自然而然就这么做了……也有很多次我想在放弃了,但是它在我身体的某个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觉,一想到它会永远在那儿隐隐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会因为那一点疼痛而变得了无生气,我就怕了,爱他,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事情。”

《恋犀》从来就不见得有坊间说得那么好,但是某些刺痛,可能越是看剧本越能发现自己的影子。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话剧和人之间是一种邂逅或者缘分。众口一词的好,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而被人说诟病的剧,也可能恰好入了你的心。看没看过剧本都好,现场的3个小时抛开一切杂念让自己进入那个世界才是最重要的,而之后是否要看剧本,这应该由观剧的体验决定。

艺术层面价值的评判,本来就源自观众的本心。
LI路遥 2小时前 0条评论
0 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