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选择在这个时候增资,一方面,平台宣布增资可能对品牌增信、提振投资人信心会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P2P平台增资是为了备战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对平台主体提出的门槛要求。但据新金融记者观察,一些公布增资计划的平台只是认缴,并非实缴。
不久前,一位P2P平台负责人找到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该平台近期有增资计划,希望媒体多加关注。无独有偶,前几天,新金融观察记者受邀参加了一个P2P行业的内部沙龙,“增资”是那次会议主要讨论内容,多家P2P平台在会上表示有增资意愿。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P2P平台选择在这个时候增资,一方面,平台宣布增资可能对品牌增信、提振投资人信心会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P2P平台增资是为了备战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对平台主体提出的门槛要求。但据新金融记者观察,一些公布增资计划的平台只是认缴,并非实缴。
增资潮
网贷登记备案进入倒计时之际,P2P平台的“增资潮”引发关注。4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互联网金融平台融汇金融拟增加注册资本1.5亿元,其中,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阳光资产拟出资3900万元进行认缴,投后持股比例维持在26%。另外,上海的一家P2P平台夸客金融也于4月24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决定在今年上半年向公司增资3亿元,以助力平台争取尽早实现备案申请。更早些时候,3月14日,深圳国资系平台e路同心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大股东中洲金控已于2018年3月9日增足实缴资本人民币4000万元,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亿元已全部实缴完毕。
业内人士认为,P2P平台“增资潮”或与网贷备案延期以及后续监管标准可能更加严格有关。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新金融观察记者采访时表示,监管方确实对各地提出口头通知,要求暂停发放网贷备案登记细则。可能的猜测是目前各地的备案细则各不相同,可能会出台更加统一的备案要求,防止平台因地方政策不同而进行套利。
在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看来,与前两年相比,最近网贷平台融资的案例相对较少。在备案延期、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一些平台的业务规模可能会出现压缩,但员工工资、日常经营费用还需正常支付,同时还需要进行合规调整。这时候如果补充资本金,可以对平台持续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有的平台在近期宣布增资,但可能在好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前就已经启动相关准备工作了。另外,还可以看增资股东的背景。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互联网金融创新,如果平台增资股东有金融机构或者大型实体企业背景,那这部分股东进来后,可能对平台合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会有更好的引导作用。所以也不能一味把平台增资与备案延期画上等号。”周治翰在接受新金融观察记者采访时说。
备“门槛”
有消息称,未来监管部门可能对平台的主体资质提出门槛要求,比如给注册资本划线等。在2016年10月,银监会发布的网贷机构备案登记指引没有对资本金提出明确要求。但个别地区鼓励增加实缴资本金,比如江苏省金融办在2017年12月发布的《江苏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中提道:“鼓励我省网贷机构引入有实力的股东,增加实缴资本金。”就目前看来,大部分地区暂时还没有发文对注册资本金提出明确要求。“听说过可能对网贷平台提出实缴资本要求的传言,但无法确认。正是基于这个传言,所以市场对最近增加注册资本的信息比较关注。”于百程说。
对于此次网贷行业忽然刮起的“增资风”,有平台直言是为尽早通过备案而做的前期准备。周治翰认为,增加资本金对提高平台抗风险能力会有一定帮助。但是网贷机构属于信息中介,不提供担保也不用自有资金放贷,因此不应该对网贷机构资本金提出过高要求。“资本金的多少需要根据行业、平台发展实际确定。据第三方机构对1146家网贷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实缴资本在1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机构占比达到了37.52%;5000万元至1亿元的占比29.32%。从行业实际情况看,3000万元左右的注册资本金是比较合理的,基本可以满足平台人员招聘、系统搭建、设备采购、日常运营等开支。”周治翰说。
市场传言,监管部门可能对平台主体资质提出“实缴10亿以上”的门槛要求。据第三方机构对1000余家网贷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近90%的网贷平台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以下,所以如果要求“实缴10亿”,不太符合行业的实际情况。
认缴?实缴?
据记者观察,目前有几家宣布增资的P2P平台是认缴,并未实缴。根据网贷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1146家平台中54.1%的平台注册资本等于实缴资本,17.72%的平台实缴资本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介于50%至100%之间,剩下28.18%的平台实缴资本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介于0%至50%之间,因此可以看出有不到半数的平台注册资本金额并非实缴资本金额。
实缴资本增加,表明平台的资金实力上升,抗风险能力上升。网贷平台虽定位信息中介,自身不得对借款项目进行兜底担保,但平台也会面临经营亏损和运营风险,一定的实缴资本门槛要求有利于平台的持续健康经营,也有利于建立市场信任度。
然而,一些用户并没有系统的挑选平台的方法,可能仅仅通过看平台的资本金规模、广告等,就选择投资某个平台的项目。如果平台先大规模宣传增资,但实际上增资并未实缴,这实际上是对投资人的误导。投资人不能盲目迷信平台注册资本金,还是要从公司股东背景、高管从业资质、项目合规情况、资金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程度等角度挑选合规的优质平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