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周利槃陀伽的哥哥半託伽雖然常常親自教他,但是講的內容太複雜,義理也太深奧了,所以周利槃陀伽聽不懂,就是有心想去學,也覺得無從學起。而這一次,釋迦牟尼佛親自單獨來教他,只要他記牢「掃帚」兩字,和了解「掃帚是用來掃地的」就行了。「求學並不難嘛!」周利槃陀伽對自己這麼說。
第二次上課的時侯,佛陀再問周利槃陀伽說:「用掃帚來掃地,可不可以把地掃乾淨呢?」
「可以的,佛陀,用掃帚可以把地掃乾淨。」周利槃陀伽很有把握的回答,因為他每天做的就是打掃的工作。
「周利槃陀伽,你知道我們內心也有很多髒的東西嗎?」佛陀問他。
「什麼東西?」周利槃陀伽不太明白的望著佛陀。
「就是心中的貪心、仇恨、憤怒、猜疑……使我們不快樂的東西,我們應該也把它清除乾淨。」佛陀耐心的說明。
周利槃陀伽還不大明白。但是他每天拿著掃帚很認真的清理園子,早上才掃乾淨的園子,下午又落了一地的葉子,周利槃陀伽很有耐心的打掃,從早到晚,不論風雨陰晴,他都拿著掃帚掃地,邊掃邊唸佛陀教他的「掃帚、掃帚。」他那副愣頭愣腦的樣子,常被師兄弟們取笑。
有一天,幾位調皮搗蛋的師兄,決定捉弄周利槃陀伽,他們衝過去,故意把他撞倒在地,並且把集中好的葉片拿來到處亂撒,他們拍手大笑:「別傻了,槃特,地是永遠掃不乾淨,天天唸掃帚,也不會變聰明的。」
跌倒在地的槃特,看到他掃好的地面,被師兄弟再弄得亂七八糟,他的眼淚差點掉下來,辛苦了一個上午,竟變成這個樣子,抬頭一看,師兄弟們又叫又跳的學著他的模樣兒取笑,槃特氣憤填膺,他立刻拿起掃帚來猛力一揮,突然他的手停在半空中,佛陀的話從他的心底浮現起來:「心中的貪心、仇恨、憤怒、嫉妒、猜疑……使我們不快樂的東西,我們應該將它清掃乾淨。」
「喔!原來佛陀要我掃地,是要我了解不只是掃地,更重要的是在清掃我的內心啊!」
「是的,周利槃陀伽,這就是我要你掃地的理由。」這時佛陀從樹後走向槃特。
「恭喜你,總算開悟了,用掃帚可以把髒的地面掃乾淨,如果我們也能用佛法的掃帚清掃內心的話,有一天我們的心也會像明鏡一樣的光明清淨了。只要你有信心、有恒心、肯用心、肯專心,有一天你就迎頭趕上其他的同學,不會再被人侮辱、譏笑了。」佛陀再次鼓勵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從此專心一致的修行——打掃祗樹給孤獨園。他不論風雨陰晴,每天拿著掃帚勤快的工作著,皇天不負苦心人,周利槃陀伽終於悟道了,他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
◎附注:
由周利槃陀伽的故事,可以證明了「勤能補拙」的話一點也不假。反觀有些人,自恃聰明,其實他是屬於學佛八難(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無想天、盲聾喑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後)中的「世智辯聰」,常仗著小聰明,不肯虛心修行,甚至還會譭謗佛法,當然更談不上有什麼成就了。
一般學佛的人,也有三種常見的類型:第一種是屬於靈性強的,這種人在感官上很容易有所感應,如聞到檀香的味道、聽到靈界的聲音、看到鬼神道的眾生……之類,不一而足。這一類型的人,很容易把獨影境的幻覺,變成真實不虛而予以相信,就變成所謂的神經錯亂,常聽人警告說:「神通與神經,只一字之差而已!」
第二種人是屬理性型的,什麼事都非先弄得水落石出以後才肯去學去做,當然這類型的人,不容易誤入歧途,但也常因為要弄出個究竟而耽誤了修行的時效。
第三種是屬於耐性型的人,雖然他沒有什麼感應可得,也不喜歡事事都去追根究底,但他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聖言量,及皈依師父的教導,認真修,天天修,年年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修。這種修行人,在成就者之中,所占的比例反而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