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溃兵在这黑乎乎的夜间,根本不知毛泽东队伍的虚实,被漫山突如其来的枪声、炮声、锣鼓声、呼喊声镇住了,顿时大乱。
由于不知城内虚实,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毛泽东摸透了溃军的心态,趁势急派代表前去交涉。不一会,只见溃军队伍中纷纷举出了白衬衣,表示愿意投降缴械。
毛泽东速派人将他们引到一师的前坪,命令他们放下武器,随后又令他们全体后退十步。3000余人居然都很听话。全校师生见状,简直喜出望外。当晚,在安排好溃军的食宿后,一师师生倾巢出动,一齐前来收拾枪支。他们扛的扛,抬的抬,将缴获的武器全部运进学校,堆了满满一礼堂。
次日,毛泽东等人又向长沙商会筹集遣散溃兵回家所需的经费。商会本就惧怕溃军留在城里,这会严重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十分高兴地捐出了一大笔钱。毛泽东给溃兵每人分发五至七元大洋,并亲自将他们送上开往武汉的火车。
几千人的乱兵,就这样叫二十四岁的毛润之给耍了个服服贴贴做鸟兽散。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学校保住了,整个长沙城也躲过了一场溃军的洗劫。年仅二十四岁的毛泽东勇略过人,率领区区一百多号人,虚张声势,攻心为上,楞是缴了几千条枪,吓跑了几千溃兵,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事后,第一师范的师生还有长沙的警察,都夸毛泽东这个小子“一身是胆”,并送他一个绰号叫“毛奇”,奇人,奇才啊!
事后,他的同班同学邹蕴真曾经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不假思索,当即有理有据地回答道:“败军若有意劫城,当晚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归,只得闲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言语中充满自信。毛泽东的胆识、见地、智谋真是不服不行!多年后,毛泽东在与友人闲谈时也说过此事,笑着说,要说搞军事,恐怕那才真是第一次哩!——这平生“第一次”指挥的军事行动,简直是传奇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毛主席的一生,不就是传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