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桓阶的亲身经历:证明站队比才能更重要的曹魏大臣

发布日期:2016-11-02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PGH财富国际

  有句话叫做臣子择明君而事之,是说不仅是君主选择臣子,当臣子也同样在选择君主。这要是放在一统天下的和平年代,这句话未必有用,为什么?因为不管皇帝是昏君还是明君,你根本就没得选择,你能选择的只能是不出来当官。能反映这句话意义的是在战乱年代,三国就是最典型时期之一。PGH财富国际

  三国鼎立之前,统一的天下已经是分崩离析,有地盘有实力有野心的诸侯不下十人,他们为了能够代汉而立,都在拼命地搜罗人才,而真正有才学有能力有眼光的人却不会轻易以身相许。比如说曹操手下的荀彧,袁绍以很高的礼节对待他,他的弟弟和同郡人郭图等人都委身于袁绍,他却离开了这个当时天下实力最为强盛的人投奔了曹操。更典型的例子是诸葛亮。出仕的时候天下形势已经基本明朗,北有最为强大曹操,南有“已历三世”的孙权,身边还有一个“带甲十万”的刘表,但诸葛亮一个也不选择,偏偏选择了当时还是手无寸土的刘备。不管后来是不是由刘备所创政权统一了天下,但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能被君主所接受并坚定不移地实行,官位能够达到“位极人臣”的丞相,还能成为下一代的顾命大臣,作为臣子,整个中国历史能有几人?PGH财富国际

  想想看,还有比这个选择更为明智的吗?稍逊一点,三国这样的明智之人不少,像张绣手下的贾诩,他不但自己看好曹操,还要说服主子一块儿投奔。不过,贾诩所选主公甚多,多有不成事之人,所以,贾诩谋略虽高,见识则说不上有多明,至少,他比诸葛亮等人还是有差距的。三国时期还有一个人,他一生面临着三次抉择,而每一次的抉择都在事后证明是正确的。尤其是最后一次,曹操在曹丕和曹植两个儿子之间的摇摆不定,也导致了大臣们选边站队。在这个人身上可以证明,站队正确跟对人,有时候比才能更为重要。PGH财富国际

  这个人就是桓阶。PGH财富国际

关键词 :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