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月5日颁布《军士制服令》,沿用了刚刚实行不到一年的晚清军衔制,但做了一些变动,主要是废除清朝军衔制的军官衔称,取消所有品级,仍按原来的三等九级,规定了新的军衔名称,军士和兵均改为二级,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4级:
上等军官称将校:第一级为大将校,第二级为中将校,第三级为少将校;
中等军官称领:第一级为大领,第二级为中领,第三级为少领;
初等军官称尉:第一级为大尉,第二级为中尉,第三级为少尉;
额外军官一级;
军士分一等目兵、二等目兵两级;
兵分一等兵、二等兵两级。
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于1912年1月16日颁布《陆军军官佐士兵阶级表》,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新修正的官阶改为6等16级:
上等军官:第一级为大将军,第二级为左将军,第三级为右将军;
中等军官:第一级为大都尉,第二级为左都尉,第三级为右都尉;
初等军官:第一级为大军校,第二级为左军校,第三级为右军校;
额外官佐一级;
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
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同时规定,上等官的军衔称号前不加缀兵种勤务称号,上等佐(左将军以下)设军需、军医、兽医(右将军以下)三科;中下及额外官佐中,军官设步队、骑队、炮队、工程队、辎重队等五类,军佐设军需、军医、司药、兽医等四科。2月间,民国临时政府又颁布《海军官佐士兵阶级表》,其等级设置与称号与陆军相同,但并重勤务设置更加繁复。
右军校升左军校2年;左军校升大军校3年;大军校升右都尉4年;右都尉升左都尉、左都尉升大都尉、大都尉升右将军各3年;右将军升左将军4年;左将军升大将军无定年。
上等三级将军均由大总统补授。中枢任职的将军直接由总统授官,在部队任职的将军需由陆军部总长呈请大总统授官。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仅仅三个月,即被袁世凯窃居民国大总统宝座,北洋政府控制了中央和地方军政大权,此次军制宣告作废。
四。南京临时政府大将军类别
临时政府规定,大将军服役年龄不得超过六十五岁。
1.实授大将军
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有三个月历史,经临时大总统令实际任命的大将军仅2人,陆、海军各1人,都是军种部总长。
2.追赠大将军
1912年2月22日,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令”形式,追赠先烈邹容、喻培伦、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谢奉琦为左将军,开民国政府追赠军衔之先河。
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者有11人,均为陆军大将军。这些人大多是辛亥革命前为推翻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先烈,并非全为军人。
3.加大将军衔
另外,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还采用了前清政府的“加衔”制度,有5人被授予陆军左将军并加大将军衔,均为各军军长。
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获得过“大将军”或“大将军衔”者共18人,其中陆军17人,海军1人。
五。南京临时政府大将军名录
正式授任、追赠陆海军大将军(十三人)
01.黄 兴
02.黄钟瑛
03.吴禄贞
04.王金铭
05.施从云
06.白毓昆
07.邹 容
08.喻培伦
09.彭家珍
10.焦达峰
11.陈作新
12.赵 声
13,饶国梁
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衔(五人)
01.柏文蔚
02.徐宝山
03.王芝祥
04.姚雨平
05.朱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