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中美白银外交:中国货币的控制权之争

发布日期:2015-01-21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在美国决策者中,摩根索是最积极主张与中国进行合作的一位。推动其帮助中国的原因主要是他对日本在华扩张的担心。早在白银危机初期,1934年11月20日,他就告诉罗斯福,“美国正在做可能会帮助日本的一切”,他自己好像是被日本所雇佣。到了1935年12月,他甚至怀疑日本正在从中国的白银走私中积累资金用于建造军舰,以便与美国进行军备竞争。因此,在美国1935年11月和1936年5月的两次购银决定中,帮助中国抵抗日本的扩张一直是摩根索和罗斯福考虑的重要因素。shb财富国际

  摩根索不仅担心日本的扩张,而且,他也忧虑英国对中国货币的影响力。他认为,伦敦和东京都企图把中国的货币与它们的货币挂钩。因此,他对法币与英镑之间的技术上的联系非常敏感。当中国向美国求助进行币制改革时,他自然认为这是把法币与美元挂钩的极好机会,故一再坚持其购银的条件。摩根索的做法印证了美国驻华大使詹森的看法,美国过去在中国的金融问题上,一直是二流角色,现在却因为白银问题而拥有了巨大影响,中国货币的前途“取决于我们的白银政 策”。shb财富国际

  只是在中国一再拒绝、保证法币不会与英镑挂钩以及日本威胁加剧的情况下,摩根索才放弃了他的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摩根索在决定帮助中国时,常常以恩人自居,视中国为“穷鬼”,充满了白种人的傲慢与偏见。shb财富国际

  对中国来说,美国的《购银法》所造成的灾难实在是飞来的横祸。中国为了摆脱危机可谓绞尽脑汁,先是请求美国稳定银价,同意以金换银;继之做出放弃银本位的姿态威吓美国的白银派议员;最后不得不下决心改革币制。在与美国交涉过程中,施肇基比较准确地判断出摩根索与赫尔的分歧,因此紧抓住摩根索不放。同时施肇基与孔祥熙的私交极好,两人配合默契,直接联系,绕过了外交部,几乎不受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汪精卫的节制。shb财富国际

  中国政府在这一时期通过中央银行一共向美国出售过三次白银。第一次是在1934年11月,数量为1900万盎司。孔祥熙等人显然从这次交易中认识到,利用银价飞涨之际,中国可以通 过向美国出售白银获得外汇来进行币制改革。因此,1935年2月以后,努力说服美国从中国大量购银成为中国对美交涉的主要目的之一。第二次是在1934年11月,数量为5000万盎司。这次售银加强了受到日本冲击的外汇基金。第三次是1936年5月的《白银协定》,数量为7500万盎司。它巩固了币制改革的成果,弥合了因白银问题所造成的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创伤。一位美国学者称,由于美国的支持,中国政府在“几乎一夜之间”,没有经过一个金本位过渡阶段而使其货币现代化。这虽有夸大之处,但的确道出了中美白银交易的重要性。shb财富国际

  考虑到日本对华侵略的扩大,中国通过售银而与美国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陈光甫与摩根索良好私人关系的建立,为其以后从美国争取援华贷款打下了基础。而 摩根索至少在抵制日本对华经济扩张方面与中国达成了默契,把中美财政问题牢牢地限定在“纯 金钱”的层面上,限制了对日持绥靖立场的美国国务院的干预,从而为1938年以后的名为商业援华实为政治支持的对华贷款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shb财富国际

  如果进一步把眼界放宽,从中国民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及现代化进程来考察中美白银外交的话,可能会得到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西方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者常常问道,是哪些力量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命运,塑造了近代中国的面貌?在50-60年代,西方学术界的主流是费正清等人所倡导的(西方)冲击-(中国)反应以及帝国主义的解释模式,在这里,中国是一个被动的角色。到了70-80年代,美国的中国历史学者又发展出一种被柯文(PaulCohen)称为“中国中心论”的注重中国内部力量研究的方法。最近,新一代美国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伟林(WilliamKirby)又撰文指出,“民国时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性质界定并塑造了民国的历史,因此最终也必须根据这一关系的性质来解释民国的历史”。在他看来,中国中心论虽然在过去20年里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但解释民国史未必有效,因为这一时代的所有大事都有国际的背景。“民国时代的对外关系,用一句德语来说,彻底穿透(durchdringend)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shb财富国际

  30年代的中美白银外交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证明了柯伟林的这一论点,但是,重要的不是这种“彻底穿透”的对外关系,而是这种对外关系是如何与中国内部的力量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罗荣渠教授曾指出,“不论是‘西方中心’观还是‘中国中心’观,都是片面的。中国走向现代世界是各种内外因素互动作用的‘合力’所推动的。这一巨大的转变过程应该按其本来的复杂性,从单向度研究改为多向度的综合研究”。中美白银外交以及中国的币制改革正体现了这种互动关系。白银外流除了造成中国财政危机外,还在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引起了一场事关国家财政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大鸣大放”。正是在这种财政困境和知识界的无形压力下,中国政府,特别是新上任的财政部长孔祥熙才积极主动与美方交涉,利用美英日三大国在东亚微妙的均势关系,以及有限的谈判资本,不厌其烦地向美方晓明利害,最终说服美国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与中国合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近代的外交并不总是被动消极的。应该指出,经过近百年与西方的接触和交往,中国人已经拥有了与西方人相同的知识背景,至少是在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和掌握上不逊于他们的谈判对手。shb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