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决策研制原子弹内幕:不能受人家欺负

发布日期:2015-01-22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毛泽东一直关注着卫星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1960年5月28日晚,毛泽东来到上海新技术展览会,躬身仔细察看T—7M探空火箭,1956年2月毛泽东和钱学森在宴会上得知飞行高度为8公里时,兴奋地说:“8公里也了不起呀!”“应该是8公里、20公里、200公里搞上去。”他鼓励大家为发射卫星做准备。QmE财富国际

  经过艰苦的努力,研制、发射探空火箭方面取得了显着进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1964年6月,中程地地导弹的试验成功,标志着已经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中央将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代号取为“651”工程(因1965年1月钱学森建议而命名)。考虑到人造卫星的国际政治影响,中国的第一颗卫星应该后来居上,比苏联、美国的第一颗卫星重量大、寿命长、技术新,还要“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经过论证,决定以《东方红》音乐代替无线电呼号,命名为“东方红1号”。为了能看见它,在末级火箭上设置“观测裙”,使人们听到《东方红》乐曲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卫星在太空运行时的轨迹。同年5月,中央批准了《关于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方案报告》,拟于1970年或1971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进一步加强对人造卫星研制的组织领导,毛泽东批准了《关于国防科研体制改组方案的报告》,使国防科研方面的研究力量按专业方向和任务分工集中到有关研究院。1970年4月2日下午,周恩来听取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情况的汇报。4月24日凌晨,毛泽东批准实施发射,当晚9点35分,随着一声“点火”的号令,“长征1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晚上10点,国防科委指挥报告:卫星、火箭分离正常,卫星入轨了!QmE财富国际

  毛泽东决策研制“两弹一星”,取得成功。有了“两弹一星”的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后,郑重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就不但威慑了帝国主义,而且赢得了世界人民,鼓舞了世界人民。QmE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