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边防部队以东段的西山口作为主要反击方向,采取以一部兵力钳制正面之敌。集中主力向两侧及敌后实施迂回包围的战法,歼灭了侵入西山口地区的印军大部。接着继续向南反击,先后收复了德让宗、打陇宗、邦迪拉及其南面的鹰窠山等几个山口。逼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东段其他地区和西段地区,我边防部队也分别向当面的入侵印军发动反击,收复了梅楚卡、塔克辛、瓦弄等地,全部拔除了中国境内的印军侵略据点,粉碎了印军的再次进犯。
在打退入侵印军后,我国政府于1962年11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从次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全线停火,并主动后撤。这再次显示了我国愿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诚意。
我边防部队遵照政府声明,于11月22日零时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12月1日开始全线后撤,从1959年11月7日的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向中国一侧撤退20公里。
停战后,我国政府命令我边防部队将在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和其他军用物资交还印度,尔后又分批释放了包括印军第七旅旅长达维尔准将在内的三千多名全部被俘人员。
在交还缴获物资前,周总理还特别指示,要把缴获的武器、车辆等擦洗干净,通知印军来领回。这种把缴获物资全部无条件交还敌方并为其擦洗干净的做法,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不曾有过。无怪乎国际人士和舆论界对此交口赞誉,认为这是中国继停火、后撤之后,向印度表明希望和平解决争端的又一体现。
那么,印军派人来领取时,让他们打着什么旗帜呢?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的指示出人意料,他说:让印军“打着绿旗”前来领回。
打绿旗,这是一个奇特的意见,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败方应该打出白旗;但是打白旗意味着投降,而我军进行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把入侵印军赶出去,进而促使印方坐到谈判桌上来和平解决边界问题,并不是要印军向我们投降,所以不宜让印军打着白旗来领取。当然,也不能让印军打着它的军旗前来。而打绿旗意味着和平,因此要印军打绿旗前来领取,一方面表明我国的和平诚意,希望中印两国的关系能够回到和平共处状态,两国间能够重建和平睦邻关系;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军不把印军当作败方,给对方以一个台阶下,以便有利于解决争端,并为以后中印两国重新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见,“打绿旗”这个主意看似简单,实际上在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其中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既富有哲理,又体现了周总理善于将外交和军事艺术紧密结合、灵活运用的智慧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