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何畏这段尘封了近七十年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琼海籍诗人李兴川用诗的语言做了生动概括。诗这样写道:
史页圣封功胜过,忠魂无悔舞长戈。
入番始涌维新血,归国高吟救世歌。
百色沙场寒敌胆,懋功战役揭贼窝。
缅怀军座千秋志,一片丹心照岳河。
二、军中“小诸葛”
从广州起开始到红军两大主力懋功会师的十年间,何畏经历了百色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豫鄂皖反围剿斗争,从最初的红七军连长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最后走到红四方面军显要将领的位置。其间,身为士卒直接参加的战斗不计其数,参与指挥、协同指挥或直接指挥的战斗或战役也数以百计。何畏正是在这些战斗和战役中逐渐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尤其是他参与指挥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有着决定性的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和百丈战役(史称“雅邛战役”)以及率部实现的“懋功会师”,施展了他从容应对变化万千的敌我战争格局而运筹帷幄的韬略和过人的胆识,由此也为他奠定了军中“小诸葛”的军事地位。应当指出的是,在那个人才济济的红四方面军能获此殊荣的唯何畏一人。
在这里,笔者引来一些史载,实证何畏军中“小诸葛”并非空穴来风:
斯诺在他的传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何畏作战勇猛,智谋过人,号称红四方面军“小诸葛”。
早期出版的李璜《共匪西军观察记》称:共军在老匪区,所编练的赤卫队、少先队为数也近两万,故红四军在二十二年十月(指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笔者注)也共有能作战兵力六万人,而以何畏、王(应为王树声――笔者注)确能协助军方,对敌作战。故刘湘一就任剿匪总司令后,分五路出兵进剿。
《中华民国史事日记》载:1933年,即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乙,四川红军徐向前、何畏再败杨森军,占渠县。
1935年2月15日云南《民国日报》刊发了《蒋介石悬赏红军将领的赏格》:
(一)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生擒者各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八万元。
(二)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罗炳辉等,生擒者各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五万元。
(三)周恩来、张国焘、项英、王稼详、陈昌浩等,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
(四)王宏坤、王树声、何畏、孙玉清、余天云、王维舟、刘伯承、叶剑英、倪志亮暨伪中央政委、伪军团政委、伪军长等匪首,生擒者各奖三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二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