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靠什么弥补自卫战争中的严重伤亡?

发布日期:2015-01-22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拿得少负担重而且干得多。要让人民能够熬下去,就必须保证大家至少能够填饱肚子。由于局部饥荒在后方的蔓延,而西方供给的食品数量也有限,俄国人对农业状况好转的迫切需求,丝毫不亚于对工矿业。但农村既得不到拖拉机和燃料,劳动力又被拉去参军,牲畜也被征用,几乎无法提高产量。好在1943年,曼施坦因元帅“慷慨”地奉还了乌克兰粮仓,使俄国人的供应情况大大改善,主要农业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1944年,总播种面积达战前的73%,农业产量达战前的54%;而在1943年,播种面积只有63%,产量只有37%。nY7财富国际

  2.武器装备考虑到俄国在资源、产能、粮食供应等方面的种种困境,他们所维持的高额军工产量,可以说是相当惊人的,甚至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对德数量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大程度也是集中力量生产最重要武器的结果。nY7财富国际

  以装甲车为例,德国在1943年生产的全部装甲车也超过25000辆,但其中坦克自行火炮等主战武器却只有不到13000辆。相对来说,苏联生产了超过24000辆坦克自行火炮,数量超过德国近一倍。同期,俄国生产的其他装甲车数量却不是那么多。nY7财富国际

  即使如此,也不能断言说苏联在装甲车生产上压倒了德国。要知道,1943年德国没有生产1辆轻型坦克,重型战车却超过2500辆。相比之下,苏联的产量里却有近3600辆轻型坦克和近2000辆轻型自行火炮,重型坦克却只有723辆(另有大量重自行火炮)。更要命的是,红军的主力中型坦克T34/76,被证明既不是德国重型坦克的对手,也未必打得过四号坦克和三号强击火炮。nY7财富国际

  1944年,苏联的产量上升到近29000辆;德国也相应上升到近19000辆,但却依然处于数量劣势,而且质量优势也逐渐丧失。这一年,俄国人也停产了轻型坦克,开始大量生产新型的T34/85和“斯大林”2型坦克。前者在正面对抗中依然不敌德国重型战车,但至少可以从侧面加以摧毁,甚至连德国人自豪的最新产品“虎王”也不例外(据说也是拜德国装甲质量下降所赐);而“斯大林”2型则在正面也可以较量一番。nY7财富国际

  红军的坦克战力逐渐对德军占据上风。出人意料的是,炮兵火力方面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在1943年,德军的中型和重型火炮产量已经超过了俄国;到1944年,德国重型火炮产量几乎4倍于苏联!一般所谓“红军火炮数量多”的印象,不过是因为苏联拥有数量惊人的小口径火炮(45—57毫米)和迫击炮(包括大量大口径迫击炮)。而德国却早早就大幅度削减了这类小炮的产量,甚至在1944年完全停产。加上德国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炮弹,其炮兵火力并不像多数资料所渲染的那样弱小。nY7财富国际

  但另一方面,处于进攻状态的苏军损失的火炮也比较有限。举例来说,1944年全年,红军一共只损失了1500门100毫米以上火炮。而德军由于遭到了大规模围歼,仅1944年7、8两个月就损失了2886门。巨大的消耗让德国人入不敷出,火力优势自然也逐渐落入红军之手。同时,由于苏联缺少大口径炮,小口径炮和迫击炮又多得过剩,就形成了一套追求火炮数量密度的火力准备战术。nY7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