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院子里挖出过骨头后,李光钿把菜园子改成了花园,种了满园的玫瑰,五颜六色。
老兵自己用小刀挖出弹头“在第一条马路北面的一棵大树上,有一个日本人脚已经残废了,他被绑在树上,用机枪打中国兵,打死了好多人。”李光钿虽然是滇西远征军,没有参加过入缅作战,但流落缅甸之后,他听说了很多这样的细节。
居住在缅甸九谷的蔡振基,曾是第50师150团的译报员,有一天午夜,150团接到上级总攻命令,包围密支那,“上面有我们的战机向敌人轰炸,后面有炮兵支援,打得非常激烈。当时是雨季,坑道里都是水,战士们就泡在水里和敌人打仗,日军的工事相当坚固,且暗堡多,非常难攻。”
“从印度雷多反攻开始,中国驻印军一路就没有打过败仗。”蔡振基告诉《了望东方周刊》,“部队在前面打,后面就是美国的筑路队和油管敷设工程队,紧随其后一步步往前推进。”
蔡振基所说的这条新修的路,就是后来被称作的史迪威公路。此外,密支那又是缅北滇缅公路上的重镇,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中国陆路对外通道全部失去,国际援华物资只能绕道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通过危险且运输成本巨大的“驼峰航线”。而同时铺设的中印输油管,在当时则是世界上最长的油管。
如今,这些被废弃的油管,被制作成电线杆或者围栏,遍布整个缅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