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8月甲午战争爆发,在日军步步紧逼的危急形势下,消极避战,寄希望于外国“调停”的清政府,不得不慌忙筹备军事,调兵遣将。此时,徐邦道精力虽不及当年,但雄风不减,日寇的侵略行径,激起他的满腔怒火。
徐邦道完全可以“自扫门前雪”,按其统兵的力量尽力为之,不必主动提出去保卫金州,确保旅顺后路。但他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统筹出发,“虑及金州若失,旅顺孤悬难以久守;旅顺若失,京津门户洞开,后果难测”,为了抗击日军,完全摒弃了个人的得失和尊严。徐邦道与连顺一起求赵怀业分兵相助,赵只增派了区区二百人,如杯水车薪。尽管如此,徐邦道还是立即亲临金州前方,经过勘察,选定石门子附近山头为阻击阵地。
石门子位于金州城东约10里,为貔子窝至金州的必经之路。东依大黑山,东北临近台山,可控敌军正面进攻要路;北有狍子山可阻截敌军侧攻路线。
徐军在石门子夹道两侧山顶上分筑炮台,每垒有炮四尊。徐邦道亲自督促将士日夜挖掘战壕,砌筑墙垒。
同仇敌忾:金州人民自发组织支援徐邦道徐邦道誓死抗敌的决心和勇气,为将士所敬佩,也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的人民群众,金州人民自发组织起来,支援徐邦道抗击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