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易将,这是兵家大忌。吴忠陷入了痛苦的思索中:接受中央军委的命令,那么就意味着自己要离开自卫还击战的指挥岗位,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与指战员在战前研讨了无数遍的作战计划,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如若违背中央军委的命令,那么就是公然与党作对,就会令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最终,一心为党和人民事业着想的吴忠,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大局观,毅然选择了留在前线“以党性参战!”。
1979年2月17日凌晨,自卫还击作战在上千公里的战线上拉开帷幕。年近六旬的吴忠挎着自动步枪在热带丛林中指挥作战,成为世界军史上的特殊一景。随后,他指挥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全部、四十二军、五十四军各一部和两个坦克团协同作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克高平等6城,严惩了敌军,为扞卫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贡献了力量。
回国后,吴忠以豁达、坦然的心境,从容面对长达8年的审查。直到1987年6月18日,经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党委对吴忠作出最后结论:“经审查,吴忠同志1971年3月至1977年9月,在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市委书记,分管政法期间,没有参与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吴忠同志在天安门事件中的错误,是执行问题。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经中央军委批准,予以结论。”
党和军委的结论出来了,吴忠也释然了,他感觉心上的沉重包袱卸下了,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并于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两个月后,鉴于吴忠的身体状况,中央军委批准他离职休养。
离休后,吴忠积极搜集资料,酝酿着写回忆录。后来,他撰写的《中原主帅刘伯承北渡淮河记》、《谆谆教诲寓深情--关于刘帅一封重要信件的回忆》等文章,成为我国党史、军史学者研究刘伯承的重要史料。在写回忆录的同时,吴忠还积极为部队的各项建设出谋划策,继续为我军的现代化和年轻化做出贡献。
1990年2月26日,吴忠将军在海南因车祸不幸逝世,走完了他69年的传奇一生。
(责任编辑:郝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