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民:毛泽东挽救国家分裂危机的三次决策

发布日期:2015-01-22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当时苏军高层对中共出兵东北缺乏思想准备,而基层更不知有国共之争,并于8月31日与我抗日联军一起占领了山海关。当时,美苏之间有“苏军不入关、美军不登陆”的默契。但上述行动,立即被美蒋认为是苏联违约支持中共抢占东北。于是美军从9月13日开始,在青岛、天津、秦皇岛等地登陆,大规模为国民党运送军队。接着,三国四方的矛盾立即激化,美蒋苏战略计划完全破产乱套。惟中共乱中有谋,巧妙地处理了同苏联的关系,一方面铁路线大中城市由苏军交予国民党去接管,一方面将进入东北的部队去占领苏联红军占领不到的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既让苏联按中苏条约去贯彻执行,同时也作了苏联撤出东北后,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应对国民党挑起内战的战场准备。CZ7财富国际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重庆谈判中如果按照美苏对中共的要求去做,而毛泽东也不顾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只顾目前“和平”去“当官”,无原则地妥协退让,像蒋介石那样“让主权保政权”,那么,战后的中国东北,就自然地成为美苏争霸的前哨阵地和冷战的牺牲品。美蒋可以利用东北围剿华北的中共武装力量;苏联则利用其在东北特权,培植亲苏势力,伺机成为苏记“满洲国”,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战略的先机,堵死了潜在的东北再成为“满洲国”的可能性。如今有人拿抗日战争时期“蒋委员长”的合法身份,用来贬低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实在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不是别有用心,也是无知。如何评价领袖人物,怎样看伟人的贡献,首先就看对国家民族的贡献。黎阳同志称中共争取东北的斗争是“毛泽东时代的序幕”。这也就是说,“毛泽东时代”既不是从毛泽东进入中共领导核心开始,也不是从开国领导人算起,而是从毛泽东能担负起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责任与实际贡献开始的。这是对毛泽东历史贡献的新认识。CZ7财富国际

  第二次:“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再次避免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危机国共重庆谈判达成“双十协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但就蒋介石来说,要消灭共产党的目的没有妥协,而毛泽东最终要推翻国民党政府也没有让步。不过,毛泽东回延安后提出“争取和平建设的新时期”的口号,准备此后同国民党展开议会斗争,还提出通过三个五年计划在议会中斗垮国民党。说明还是有诚意去实现双十协定的。而蒋介石一边签署协定,一边调兵谴将,准备内战。1946年6月围堵中原军区新四军开始,大打出手,并宣布3至6个月内消灭共军。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二年多后首先在东北开始了战略决战。待到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已为中共所控制。国民党败局已定。CZ7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