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身染重病的最后几年里和毛泽东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对分析事情是有帮助的。众所周知,在林彪逃亡后,周恩来不失时机地提出批“极左”,因而为毛泽东非常不满,不但遭到阻止,反而在政治上又掀起一场批“极右”的风暴。周晚年的一件大事是促成了中美接触及中国重返联合国,周的威望也空前大增。然而,周正是在做了这样两件大事后,却遭到了晚年最深重的磨难。1973年底,中央政治局开会对周恩来严厉批判,借口就是周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几乎就是敌我矛盾了。而批判的起因一是外交部的一篇理论文章,二是周和基辛格的一次会谈被毛认为是向美国要保护伞。会上众人群起而攻之,不让周作辩解,当然周的风格也是不会作辩解的。最后周以老迈之躯被迫亲自写了检讨,而这时毛又出面批了江青几句,又把责任推给负责联络的唐闻生、王海容二人一些,算是让周恩来过了关。然而周恩来喘息未定,1974年初又掀起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矛头所指又是所谓的经验主义和投降主义,可说极为明显。周此时已重病在床,忍了又忍,在进手术室之前还是大声疾呼“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周在最后几年里连续遭到攻击和批判,而且还是在他个人威望最高之时,不能不让深思。可以明确的是,对周的批判如果毛泽东不点头,那是绝对不可能进行的。
毛泽东一生极少参加党内同志的追悼会,唯一例外的两次一是罗荣桓的,二是陈毅的。罗荣桓不但是最早跟毛上井冈山的嫡系,大概也是军内最被毛泽东所信任的人,有着相当强烈的私人感情。而陈毅则和毛在历史上有一些过节,毛对他也有看法。我们可以注意到毛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是突然前往的,而且在会上讲的一些话也耐人寻味。如“陈毅是个好同志”“林彪是要打倒我们这些人的”以及提出邓小平问题等。当时的形势背景正是林九一三后,毛的威信一落千丈,党内军内人心不稳之际。而陈的追悼会之后周恩来秉承毛的旨意迅速解放了一大批老干部,毛也一生罕见地连续作了些自我批评,相当程度地缓解了老干部们的怨恨之情。那么,毛出席陈的追悼会是不是有一些政治上的考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