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体计算一下两宋的经济状况:
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宋代货币按购买力换算成现代货币。目前公认的有两种算法:米价基准价算法或是金银比价算法。金银比价算法比较混乱,这里就用米价为基准,来计算一下宋朝货币的购买力。
宋朝的主要流通货币是铜钱,基本单位为钱,1000钱称为为一贯钱,为1缗。在两宋的稳定时期,米价稳定在300-600钱一石。宋朝时一石米可以折合成现代的66公斤(很多人提到“一说48公斤”,其实是指一石小麦重48公斤),现在中国的平均米价至少已经2元/斤,即至少4元/公斤,考虑到通货膨胀,就按4元/公斤来算吧。那就是说300-600钱的购买力相当于264元,即宋朝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440-88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然后根据宋代的财政收入数额、组成和各种税率算出宋朝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先说财政收入的数额。按《宋史•食货志》中的记载,北宋中后期宋朝的年财政收入一般在7000万缗以上,其中在哲宗年间达到了10000万缗左右。这不是增加税率得到的,而是通过经济改革使得税收制度更加合理,反而减轻了贫户的负担。
再说收入的组成。北宋中期以后,国家税收只有不到30%来自农业税,其余70%以上来自工商税。南宋时由于土地减少,农业税收入进一步降低,只占20%左右,关税占到15%以上。
宋代的税收是历代之中比较高的。农业税率大约在4%左右(算上折支之后所得的数字),但宋朝按财产将居民分为五等,越富需要缴纳的税率越高,所以宋朝农业税率几乎无法统计,只能算出一个大约的数字;商业税率比较固定,住税3%,过税2%,可以取平均值2.5%;南宋时市舶司的关税税率大约在7%-10%之间。
所以我们可以粗略认为北宋税率为2.5%,南宋税率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