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一将近,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长途驾车出游的休闲方式,异地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为此,在出游前,应该做好理赔功课。
出险后要48小时内报案
不论在本地还是异地,驾车外出难免磕磕碰碰,而那些损失较小的案件原本是很好处理的,但往往因为车主认为事故较小,暂不报案,甚至抱着不妨等发生几次小额案件后再“一次性”解决的想法,给后续处理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其实,发生保险事故后,车主要在48小时内通知保险公司。若车主故意或因重大过失未及时履行通知义务,致使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难以确定,保险公司对无法确定的部分就不承担赔偿责任。
太平洋保险海南分公司车险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节假日期间太平洋保险公司仍会正常办公,并且保证24小时有工作人员值班,会正常查勘、定损。“请车主朋友出险后及时报案,不要等到节后报案,那样就可能错过受理期限。保险公司也安排了专人收单理算,及时受理节日期间的赔案处理。”该工作人员说。
上述工作人员提醒车主,从发生保险事故出险报案的时间算起,如果在2年内不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那就意味着车主放弃理赔权利。
材料不全难以获赔
今年年初,海口一车主在儋州自驾游,不巧突然爆胎,造成车辆侧滑,后面的车躲闪不及,与之相撞。经勘查,交警认定该车主负全责,他随即电话保险公司报案,但返回海口之后,却被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告知,应提供对方车辆的事故照片及其保险公司出具的定损单,保险公司才能进行赔付。
在发生事故后,车主应尽可能先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现场照片留作证据。若出险地比较偏远导致查勘人员无法赶赴第一现场,这些照片也可以作为事后保险公司定损和判定事故发生情况的重要依据。
在等待交警和保险公司勘查完毕后,可以找到当地具有一定资质和规模的维修厂修理,事故损失在不影响行车安全以及不会引发车辆扩大损失的前提下,经过保险公司允许,车主可以回到承保地维修。若出现重大事故引起车辆无法行驶,经过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勘查后,通知专业的拖车公司前来处理。
车主回到本地后,就可以凭发票领取理赔款。
超区域出险有5%—10%免赔
细心的车主也许会发现,投保的时候保险条例上会有这样一条规定:保险人仅对保险车辆行驶于约定区域内发生保险事故时进行赔偿,行驶出约定区域时,不论发生任何事故,保险人均不负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并非车随便开到哪条路上出事故保险都赔,车主在投保理赔时一定要注意保险免赔条例。
一般来说,合约上的“境内”是指保险车辆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港、澳、台)境内行驶;“省内”是指保险车辆仅在合同约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行驶等。
根据各保险公司的具体规定,若超出行驶区域出险,赔付中会有5%—10%的免赔率。有些保险公司还规定,自驾车出游前须加保“中国境内险”,否则不予理赔。对此,异地出游的车主都需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