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刚刚过去的一周,A股市场风云际会,最猛烈的短期杀跌与护盘拉升,令人瞠目结舌。而参与A股市场保卫战的机构队列中,险资的身影在大盘蓝筹与低估值小盘股背后若隐若现。随着A股市场或将走出最艰难时刻,深度抄底的险资可能也将赚得盆满钵满。事实上,险资能够及时、适时在多个市场上频频出手、屡获收益,幕后的政策推手当属保险“新国十条”、当属保监会投资政策的逐步放宽。可以说,现在是险资投资的最好时期。
去年8月出台的保险“新国十条”中,多达15处提到了投资。除了“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探索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设立医疗机构和参与公立医院改制”、“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鼓励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等投资兴办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机构”、“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外,着墨最多的则在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上。一是强调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前提下,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鼓励保险资金利用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鼓励保险公司通过投资企业股权、债权、基金、资产支持计划等多种形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为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政策。二是强调促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鼓励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稳步推进保险公司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探索保险机构投资、发起资产证券化产品,探索发展债券信用保险,积极培育另类投资市场。
与2006年版保险“国十条”中提到的“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相比,“新国十条”为险资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业界普遍认为,直接投资工具的丰富对于拓展险资运用发展空间意义重大。
而上周为优化保险资金配置结构,促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保监会又相继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参与融资融券债权收益权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窗口指导,鼓励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客观上,既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又促进了险资投资蓝筹股带来稳定回报。
相关分析显示,迄今A股市场表现将带动险资投资收益率以及更高的内含价值呈现同比上涨,且险企的内含价值增幅对于潜在的市场回调仍具有韧性。日前,国泰君安根据行业基本面和投资表现,给出保险行业维持“跑赢大市”的投资评级。
事实上,对专注长期价值投资获取稳健回报的险资而言,此次参与护盘,无疑是抓住了牛市行情调整阶段进行的一次适度抄底。随着过去几天的加仓,目前一些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比例已经超过17%.而此前5月份数据显示,险资权益类投资占比首次突破15%,较4月份提高了1.53%,而这一数字离监管上限仍有很大的距离,预计险资下半年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
很显然,保险投资新政从顶层设计上给保险业带来了更多的政策红利,也促进了保险业为国民经济保驾护航,为人民幸福保障安康。一段时间以来,险企在参与投资养老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在拓展境外投资上也颇有建树。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涉及的业务来看,主要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计划、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服务、企业年金服务、基础设施不动产债券计划、投连险账户管理服务以及增值平台服务等六大方面,产品的种类不断多元化。多元化配置是未来我国保险资产调整的主要方向。新一轮的保险投资改革定位于全面提升保险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与投资管理能力,以市场化、放松管制、拓宽投资范围为基调,支持产品创新提高整体效益。对照国际保险资产配置的实践,我国保险资产还有十分广阔的可拓展范围。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诸多如“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改革的布局已陆续展现,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给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将保险纳入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的格局,既可以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又能够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官方的数据已经表明,我国保险行业正迎来历史上盈利最好的一年。2015年1至5月,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预计保险公司利润总额约1802亿元,同比增长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