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监管“三定”落地 行业须直面三大终极拷问

发布日期:2018-08-16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事关金融行业政策走向的银保监会“三定”(定编、定岗、定人)预计即将揭晓,各路小道消息蜂拥而出,吃瓜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当然是人事安排。但“慧保天下”认为,“三定”之后的保险监管导向才是最为关键的,行业能否走上正途,在此一举。Ud1财富国际

  有些变化已经显而易见,比如:

  监管会更加出于公心。原保监会对行业还是偏爱护的,发展为本监管是爱。但从整个银保监会的角度,2018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0万亿元,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22亿元;2018年1-5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19103.02亿元,总资产17.5万亿元,两者对比,差异悬殊。保费每年多个三五千亿,丝毫不影响大局,稳稳当当才是王道。此后,凡事按规矩办,别拿行业发展做挡箭牌。

  从此没有旧交情。原来一行三会,先有人民银行,后分出四大行,再设立各类银行业和非银行业机构,原银监会基本脱胎于人民银行;证券监管更是先有联办,其后化身为证监会,再有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因此,这三家监管起来居高临下,心理优势明显。

  原保监会成立之初,人员来自于五湖四海,出身保险的不在少数,一朝变身监管,和原来的同事朋友多少有些联系,监管容易“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如今,新系统3万人,老保险监管只有十分之一,保险公司老总们想找个旧交情说说话也难了。

  监管从严不再是纸上谈兵。原来保险监管机构铺设只能到省级层面,地级市分局数量有限,保险公司分支则是遍地开花,三年五年也不一定能被检查一回,侥幸心理多了,违法违规的小动作应该不少。

  “三定”之后,新的监管机构可以铺设到所有地级市,县里都有办事处,可以说是从下到下全覆盖。保险分支机构平均承受的检查频次肯定是倍增,参考原银监会经常几十亿的罚没,保险机构以后被处罚的尺度恐怕也得提高不少。习惯了天高皇帝远,现在得循规蹈矩低调做人。

  有些变化没那么容易看出来,但由于深层次问题日积月累,监管政策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做出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行业需要面对路径选择的重大冲击。

  1

  保费还是风险保障金额?

  保险业的惯例是以保费论英雄,行业排序一直是以保费为基准,保费多是“大哥”,保费少当“小弟”。尤其是近年来,行业重形象、重业绩、重数字,“保费崇拜”依然大行其道。与之配套,保险公司准入大幅度扩容,2013年至2016年,原保监会每年批准新设立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数量分别为6家、11家、13家和20家。2016年,全国保费收入从2011年的1.4万亿元增长到3.1万亿元。

  一些想剑走偏锋的老板,祭出了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不少中小型险企借助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产品狂揽保费,大干快上,控制不住贪欲之手,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最终引来妖精论,求仁得仁。

  事实上,有识之士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根据公开信息,早在2013年4月,原保监会就第一次分解出原保险保费收入、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分别披露。彼时,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原保险保费收入之比,华夏人寿3.0倍,生命人寿3.4倍,英大人寿4.4倍,天安人寿5.9倍,国华人寿7.5倍,安邦人寿11.3倍,前海人寿14.0倍,正德人寿141.5倍,和谐健康197.3倍,大家都想玩资金游戏,妖精已经开始出没了。

  然而这个软约束并没有什么用,此后愈演愈烈,到2016年底,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之和占原保险保费收入之比接近50%。

  2017年8月,原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一个行业的影响力,不能简单看其资产规模,关键要看它起什么样的作用,是否干好自己该干的事。这个表态,算是对保费崇拜的一个纠偏信号。政策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从2018年1月以来,监管开始对保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金额进行披露。

  2018年1-5月份,保险业提供保险金额3115.27万亿元。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2622.27万亿元;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险金额493.00万亿元。从险种看,车险保额80.98万亿元;责任险保额268.05万亿元;农险保额13675.42亿元;寿险本年累计新增保额10.80万亿元;健康险保额375.87万亿元;意外伤害险保额1724.83万亿元。

  2018年1-5月份国内保费和风险保额情况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披露风险保额,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有助于改变保费崇拜,回归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如果说区分原保费和客户投资款算是第一次挤水分,那么披露风险保额就是第二次挤水分。毕竟,总共3115.27万亿风险保额中,简单低赔付的意外伤害险就高达1724.83万亿元,超过半壁江山,行业颇有点“竟无一人是男儿”。不排除在某个时点,监管会强制要求每家保险公司披露风险保障金额,看看每一类风险保额与保费之比,就知道谁在做保险,谁在喊口号了。

  2

  市场化改革还是自律性计划?

  保险业是市场化程度很深的行业,但并没有配套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尤其是准入上采取诸侯封疆的模式,批设了大量的没有特色的中小保险公司,一窝蜂的开展价格战,导致行业资本消耗过快,经营效益大打折扣。

  银行业和保险业玩法大不同。银行业受益于严格的金融价格管制,大小银行普遍能找到生存空间,过得逍遥自在。根据2018年前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大小银行都有不错的经营指标,资产利润率、净息差各项均为正,也就是说只要做来业务,就能赚到利润。

  2018年前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官网

  其他的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等,同样是占据着资金流通的关键环节,经营效益可以保障,大小通吃。

  但保险公司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业内专业人士曾分析2013-2016年财险市场数据,中小型保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平均值比大型保险公司分别高9.78、9.67、6.38、6.53个点。大公司具备经营杠杆优势,中小财险公司陷入长期承保亏损的状态。

  另有专业人士则从财务角度研究指出:2011-2016年六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大中小型寿险公司分别为5.10%、5.43%、4.92%,六年平均利润率,大中小型寿险公司分别为1.51%、0.13%、-1.58%。也就是说玩资金收益大家差不多,但是负债端成本却冰火两重天。

  经营利润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司,中小型保险公司经营则举步维艰,寡头格局正在形成。2017年,前十大人身保险公司占比超过70%,前十大财产保险公司占比接近90%。2018年前5个月包括“老三家”在内的10家险企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在100%以下,其他56家险企的车险综合成本率均超100%。中小保险公司实现利润占比呈现整体下滑趋势,经营亏损的几十家均为中小保险公司。

  一味的市场化不可持续。车险市场连续多轮费改,仍然没有达到均衡的满意程度,高手续费玩法连大公司都承受不住。据传,人保、平安、太保、国寿财险等四巨头联合提议限制各地区商业车险手续费上限。2018年7月,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实施车险手续费率报行合一。这种近似配额制、不体现在字面上的自律措施,背后反映了保险技术含量下降、竞争手段单一、渠道失控。

  在机构生存艰难、退出机制不畅、市场化改革手段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强制把费率、准入、产品回归集体、回归计划,是无奈之举,是监管失灵,是中小公司一口饱饭、更是大公司的盛宴。

  3

  保险姓保还是保险姓金?

  “保险姓保”是目前保险监管与行业发展的主基调,这个没错,但“保险姓保”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保险产品的普惠性,用什么办法让更多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享受到保险产品。目前来看,保险产品价格是高高在上,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支付能力。保险行业我为人人的情怀被金融光环、资本收益所击败,保险不够真实,没有看清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保险。

  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呢?一些可见于报端的数据:

  现任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2015年曾表示,中国交个税人数约28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数的2%;

  中登公司2016年6月数据显示,A股1/4自然人账户市值不超过1万块,10万以下的占比3/4,100万以上的仅占2.53%;

  人民银行根据2013年底的存款情况测算,存款保险50万的偿付限额可以覆盖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

  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2016年中国20%低收入人群每月收入只有430多块钱,还有20%的中低收入人群平均每月收入不到一千块钱,这两个群体加一块是5.5亿人;

  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1/5人口每年收入是5958元,然后依次是13843元,22495元,34547元,最高那2.6亿人是64934元。

  真实的保险产品价格是什么样子呢?我们首先来看市场上性价比较高的中小寿险公司产品,以30岁投保人、重疾保额50万附加轻症、保障期间终身、缴费期20年测算,一款XX康惠保产品男性保费年交7650元,女性6500元;一款XX健康一生A+B产品男性7855元,女性6595元。

  如果选择大公司的主流产品,按30岁男性、重疾保额50万、保障期间终身、缴费期20年测算,则主流的XX福年交14779元,XX福16310元,XX福14179元。

  考虑到30岁年轻人生活刚刚起步,保险意识还不强,大多数人都在35岁以上才考虑第一份重疾险,保费更是飙升。这样的保费支出,对大多数中国人,无疑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当然,情怀不值钱,保费价更高。凭借着中国头部20-30%的人群,保险业近乎可以拼凑出一个约等于美国人口数量的较高收入保险群体,深入开发起来仍是一座金山,这也解释了很多大公司为什么要集中力量拿下城市市场。他们热衷于向城市中产阶级推销,但是却忽略了大多数的中国人;他们把保险看成金融功能多一些,忽视了社会保障那一面;他们心知肚明,把年交七八千保费的产品卖给月收入四五千的人,为金融化的保险大肆添砖加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中国保险密度人均384美元,落后全球平均水平近50%,比发达国家水平更是差的老远。保险姓保,普惠保障,任重道远。一个国家监管的以提供风险保障为主业的特许经营行业,主流保障产品价格脱离大多数国民的支付能力,在一个小圈子自娱自乐,这不科学、不正常。这个问题,全盘金融化的保险公司无法解决,玩资本运作的老板们无法解决,新一代保险人应该有所作为。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