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对管仲言听计从的管仲这次在管仲死后却没有听从他的话,过了三年,齐桓公想:“仲父的看法是不是太片面了?”他糊涂地认为国家治理不够好与流放这三个人有很大关系,于是,又把三人召回,把国家治理的重任都交给他们。
然而可悲的是,继续让其三人在宫中主事,最后其三人竟将齐恒公宫殿用高墙围住,任何人不得进去。将他活活饿死了。
“唉,仲父真是圣人啊,我不听他的话,才落得今天凄惨的下场。我死之后,哪里还有脸见仲父啊,呜呜呜呜。”齐桓公临死之前,发出这样的哀叹。
更悲惨的是,齐桓公去世之后67天才有人为他收尸。
一个名满天下的英雄竟然活活被他们饿死。齐桓公因此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死的最窝囊的国君。
不要鼓励违背人性
对于同样的3件事3个人,齐桓公和管仲得出的结论却是完全相反的,为什么?
齐桓公只看到了表象,却不去探寻本质。管仲从人性出发去看问题,因此能够看到本质。
人性首先是自私的,每个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其次,人是有亲情的,父母之恩,妻子之爱,这种亲情甚至超过了自私。不同的文化中,亲情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亲情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但是,亲情是人性重要的一个部分。至于其他,都是次要的。
当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这说明要么这个人有更大的阴谋,要么就是心理变态,人性扭曲。如果一个人基本的人性都不存在,他可能超级高尚,也可能超级残忍。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他的行为具有不可预知性。
不要违背人性,也不要鼓励违背人性。
在过去的中国,违背人性的东西很多,但是至少一点是符合人性的,那就是司法实践中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意思就是父亲可以不举证儿子的罪行,儿子也可以不举证父亲的,这样才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