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1945年蒋介石如何丢了外蒙古的?

发布日期:2015-01-20 来源:财富国际 阅读:
QPZ财富国际

中间势力虽然未能在组织上统一,但作为一个整体,在抗战胜利之初对中国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在重庆谈判期间,中间势力认为:“这将是具有决定性的一次谈判,其结果的成败对我们国家前途将立刻发生好坏的影响。”(《迫切的期待》,重庆《新民报》1945年8月29日。)因此,他们不仅关心谈判进展,而且努力对谈判施加影响。在中间势力的强烈要求下,国共双方随时将谈判情况向他们通报。1945年9月10日,周恩来设晚宴邀请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罗隆基、张申府,并报告十余日来国共谈判情况。(参见沈谱、沈人骅编《沈钧儒年谱》,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3页。)9月25日,张治中、张群、邵力子在国民参政会举行宴会,邀请周恩来、王若飞、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罗隆基、张申府参加,国共双方在会上报告谈判情况。(参见《沈钧儒年谱》,第264页。)9月30日,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王云五、傅斯年等9人参加周恩来、王若飞、张治中、邵力子、张群联名举行的宴会,商讨政治会议组织问题。(参见《沈钧儒年谱》,第264页。)中间势力对重庆谈判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不仅影响了谈判的进程与结果,而且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与理解,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抗战胜利之初不利的政治局面。诚如中共中央在给各地的通报中所说:“三星期来,我方调子低,让步大,表示委曲求全,彼方乘机高压,破坏联合公报。因此我方政治上处于有利地位,一切中间派均为我抱不平,认为我们已做到仁至义尽,同情我们主张(提议各党派参加谈判)。”(《中央关于和国民党谈判的第二次秘密通知》(1945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3页。)中国共产党与中间势力的互相理解与相互支持,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政治民主化的推动力。在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人士与国共代表共商国是,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成为重要一员。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共38名代表,其中国民党9人分别为蒋介石、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历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共产党7人分别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青年党5人分别为曾琦、陈启天、杨叔明、余家菊、常燕生,民主同盟9人分别为张澜、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无党派人士9人分别为莫德惠、邵从恩、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郭沫若、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国共两党之外的中间势力占23人,比例超过60%,“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的第三党地位”(《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3—284页。)。可以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本身即是中间势力的胜利。从政治协商会议的结果看,五项决议的形成,也基本上体现了中间势力的政治诉求。因此,政协会议后,罗隆基在美国“调停”特使马歇尔将军面前不无兴奋地吐露了内心的感想,他说:政治协商会议意味着“共产党的让步多,蒋介石的苦恼大,民盟的前途好”(转引自许纪霖:《无穷的困窘——黄炎培、张君劢与现代中国》,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06页。)。QPZ财富国际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QPZ财富国际

在此期间,中间势力还以“兼容美苏、调和国共”为职志,对自身的政治地位进行了理论思考。在对待国共问题上,中间势力首先强调独立性,即不偏于任何一方,力图通过打造强大的中间势力,调和国共两方,引导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对这条道路,张东荪在1946年一次题为“一个中间性的政治路线”的演讲中,曾作了清晰扼要的表述。他说:“在政治方面比较多采取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同时在经济方面比较多采取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从消极方面来说,即采取民主主义而不要资本主义,同时采取社会主义而不要无产专政的革命。我们要自由而不要放任,要合作而不要斗争,不要放任故不要资本家垄断,不要斗争故不要阶级斗争。”(《再生》第118期,第3—4页。)在国内政治方面,他们认为国家利益高于党派利益;在对外政治上,主张对美苏两强采取等距离外交,不与任何一方结盟。施复亮在《何谓中间派》一文中对此曾具体阐释:“中间派的对外政策,主要的应有四点:第一,支持联合国,确保世界和平;第二,对美苏二国采取同等亲善政策,既不助美反苏,亦不助苏反美,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充作美苏合作的桥梁,决不做美苏冲突的牺牲品;第三,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再起,一面积极扶助日本的民主势力,同样密切联合对日利害相同的国家;第四,同情并援助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施复亮:《何谓中间派》,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9页。)中间势力相信:“在今天中国的客观条件下,只有中间派的政治路线,在客观上才足以代表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整个国家的真实利益,所以中间派的政治路线,是今天中国最可能为多数人民所拥护的政治路线。”(施复亮:《中间派的政治路线》,《时与文》创刊号,1947年3月14日。)QPZ财富国际

二、美苏介入中国内政QPZ财富国际

以美苏为代表的国际力量介入中国内政,是抗战胜利之初中国政治的另一个突出特征。这一时期中国政坛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国共重庆谈判、马歇尔使华、政协会议的召开与五项协议的达成、整军协定等等,均有美苏的身影显现其中。QPZ财富国际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