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军分区在接到副团长的报告后,立刻向西藏军区、成都军区报告了当前发生的情况,并立即抽调、组织机动兵力增援巡逻队。西藏军区首长也立刻命令山地步兵53旅紧急出动,增援桑多洛河谷方向,同时将情况报告成都军区和总参作战部。
第三天天亮,印军果然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在炮兵火力的支援下,向我边防巡逻队发起了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由于我军的顽强抗击,印军在伤亡了数十人后,停止了进攻。但随之而来的是印军派出战斗机和直升机,对我方进行的持续的侦察、威胁,并在纵深不断地增加兵力,似乎准备进行更大的攻势。
就在第三天晚间,我山南军分区增援部队一个步兵营首先赶到,随即进入防御地域,第四天,我山地步兵53旅开始陆续赶到,并带来了大口径火炮和火箭炮,我方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西藏军区也迅速派出指挥力量,在桑多洛河谷纵深开设了前进指挥所,准备组织力量。
由于我军的增援力量不断增强,印军也开始不断地调集兵力,印军总部向东部军区发出的战争动员令,开始大规模地向冲突地区增强兵力。冲突发生两周,印军已经向这个方向调集了一个军部、两个师共约7个旅的兵力和大量炮兵与坦克,开始部署与我军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行动。
为了应对印军的战争挑衅,总参作战部向第13、21、54集团军下达了预先号令,要求3个集团军的部队准备前出到西藏参加对印自卫反击战,确定第一批参战部队为149师、37师、61师和160师(即1962年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作战中取得瓦弄大捷的130师),并要求成都军区在西藏开设前进指挥所,组织预定参战部队指挥员前往战区勘察道路和地形。冲突发生半个月后,我预定参战部队的师以上指挥员乘飞机到达前线,开始察看地形和道路情况,并受领成都军区首长下达的预定作战任务。6月份参战部队的团营两级指挥员到达前线,组织察看地形,受领任务,其中149师和37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前线。
根据军委首长“保持克制,坚决反击”的作战方针和指示,成都军区前指首长的决心是以13集团军指挥山地步兵52旅、37师和160师在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战,准备歼击位于该方向的印军第2师,以西藏军区前指指挥53旅、149师和21师,在德让宗至拉鲁地段作战,准备歼击印军第4师,相机打击印军第17师。要求部队在6月底完成战役集结和准备,7月作为战役开始的初步时间,待第二批作战部队到达后就开始发起进攻。战役以歼灭印军前线主力师,收复藏南争议土地两个重点为目标,一举解决我方主张的领土边界。
在此次中印军事对峙中,印度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能否在这场战争中取胜?他们没有把握,印度政府发现中国军人并不像陆军将领所说的不堪一击。同时印度的挑衅也不符合美苏两国的利益,由于美苏对峙,他们无力支援印度对抗中国。
早在1986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新德里,婉转地向印度传达了一个信息--如果中印间发生冲突,苏联不会履行苏印条约中对印度的承诺。
同时,苏联还派出特使,向我国表示要尽力制止印度的战争行动。印度内部的理智派也占了上风,于是印军开始主动后撤部队,脱离与我军的接触,并通过外交途径要求与我方和平解决这次冲突。
8月,军委解除了西藏作战任务部队的任务使命,前出到西藏的部队和指挥机构陆续撤回内地。中国向印方移交了战俘和战死人员的尸体。我们参战的广大指战员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如果当时开打,印度将不仅失去对我藏南土地的强占,还将失去它自认的两个王牌师--第2师和第4师,在我军的铁拳打击下,这场战争将比上一次战争打击更为惨重,因为我军为此调集的兵力和火力,远远超过了1962年的作战力量。
之所以最后没有能够达成收复藏南的最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印度的后退,而是我军在云南继续地越南展开作战行动。当时中央认为,不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与两个国家作战,特别是印度这样的大国,一旦战争开始,规模、时间和发展很难预料,所以才最终放弃了这次进攻战役。
藏南回归,中国必须把印度的野心关进笼子里
综观印度这些年来的变化,可以发现,藏南问题真正有热度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输掉上一场战争的印度何以如此有底气?谁给我印度这个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