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赞 0 踩
其他回答
不请自来
2016年2月3日更新
应许多朋友的要求,再上一些拍摄中的内容
以下正文原答案
关于很多朋友看到这部片子之后的很多看法,比如缺少人文情怀,过于炫技和英文配音装逼等等这些,我就不再赘述了,我想跟大家说说这部片子的初衷。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凌晨3点半左右,为了一段南京二桥的星空。可惜当夜云层太厚,拍摄效果不佳,正片中没有被采用。
像这样的经历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终于跌跌撞撞在拍完了需要的素材。
以上都是影片中视频的原图,之所以选择延时的是希望影片的每一帧都能够展现最好的效果。
影片出来之后也受到很多批评和鼓励,能在百晓知道上看到有人关心这部影片有点受宠若惊,最后关于答案中有一位提出的很喜欢的摄影师,我猜测应该是这一位
利益相关:主创之一
ps:这个玩腿的不是我 李狗蛋 2小时前 0条评论
2016年2月3日更新
应许多朋友的要求,再上一些拍摄中的内容
以下正文原答案
关于很多朋友看到这部片子之后的很多看法,比如缺少人文情怀,过于炫技和英文配音装逼等等这些,我就不再赘述了,我想跟大家说说这部片子的初衷。
这张照片拍摄时间是凌晨3点半左右,为了一段南京二桥的星空。可惜当夜云层太厚,拍摄效果不佳,正片中没有被采用。
像这样的经历我们经历过无数次,终于跌跌撞撞在拍完了需要的素材。
以上都是影片中视频的原图,之所以选择延时的是希望影片的每一帧都能够展现最好的效果。
影片出来之后也受到很多批评和鼓励,能在百晓知道上看到有人关心这部影片有点受宠若惊,最后关于答案中有一位提出的很喜欢的摄影师,我猜测应该是这一位
利益相关:主创之一
ps:这个玩腿的不是我 李狗蛋 2小时前 0条评论
0 赞 0 踩
谢谢邀请。
延时摄影我是外行,来强答一下。
很多次被和老外有这样的对话:
“Where are you from?”
“Nanjing.”
“Where is it in China?”
“A city near Shanghai.”
虽然有一些人是听闻过南京的,但真的知道南京的确是少数。很无奈经常要用上海来帮他们定位南京,更无奈的是经常会让对方误会南京是上海周边的一个小城市,尽管南京有八百万人口。一直在想有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脱离Wikipedia,生动地告诉他们,南京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那这个视频就是了,还是英文的。
这个视频从拍摄和制作的角度来说非常有挑战性,而且他们的结果很成功。
挑战性一方面是在他们运用了大范围动态延时摄影和无人机航拍这两项技术,这俩都不是业余爱好者随便拍拍就能出来好结果的手艺。动态延时摄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有一阵儿了,但是国内真的运用这种技术拍出这个时长和质量,完成度这么高的,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他们的后期制作编辑剪辑配音配乐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国内的城市空气质量大家是有数的,很多人做这样的延时摄影时后期都难免会因为糟糕的颜色而头疼,或是为了去除雾霾而矫枉过正。但这部作品的后期是拿的出手的。配音用了标准的发音(反观我国高铁男声发音),配乐也和画面切换切合得很到位。
如果说非要在拍摄制作方面提出建议的话,我觉得画面的排列缺乏了一些叙事性。当然你可以说一部展示城市风光的短片要什么叙事性,我认为仅仅堆砌素材是不够的,再来叙事性也不是专指“讲故事”。就像开头的旁白时,已经在使用新旧街景的对比来展现城市的变迁了,那后面的内容或多或少也应该继续遵从这个视角来叙述。但是实际影片的后半段有不少内容都只是风景的简单切换,每个都标注了名字,但是前后都没有太大联系。举个例子有一个上海的延时摄影,它很多场景之间的切换都是通过局部的放大追踪推拉视角来完成的,这样观众会处在一个连贯的视角当中,而不是断断续续的切换镜头,当然这样的难度也大了很多。
然后这个视频最大的争议性是在内容的选取上,我就问一句:为什么谈及一个地方/事物,就要符合你的印象?
是你给钱赞助了?还是这视频碍着你事儿了?
首先,怎么拍,表达什么,这是创作者的自由。这个视频开头的旁白就在介绍,他们拍摄这样一部作品,是要说这座古城的“New Story”。听不懂英文不要紧,读字幕可以做到吗?批判别人的作品至少要先了解它吧。
其次,北京是不是就只有故宫,上海是不是只有外滩?一个城市能拍的内容多了去了,为什么一定要一成不变地,翻来覆去地去展现已经在所有人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再说了,南京的古迹该拍的这视频也都拍到了,甚至包含了一些南京本地人都不一定熟悉的地方。
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是活在某个时刻或某个印象里,生活是流动的,历史是发展的,只遵循呆板的教科书一样的印象是刻舟求剑罢了。
最后我必须指出还有一些外行人对这部作品,甚至是南京的恶意贬低非常片面和幼稚。不论是不是南京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下了心血富有诚意的成果和学会说人话,学不会倒是可以养狗,交流起来方便一些。 娄良 2小时前 0条评论
延时摄影我是外行,来强答一下。
很多次被和老外有这样的对话:
“Where are you from?”
“Nanjing.”
“Where is it in China?”
“A city near Shanghai.”
虽然有一些人是听闻过南京的,但真的知道南京的确是少数。很无奈经常要用上海来帮他们定位南京,更无奈的是经常会让对方误会南京是上海周边的一个小城市,尽管南京有八百万人口。一直在想有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可以脱离Wikipedia,生动地告诉他们,南京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那这个视频就是了,还是英文的。
这个视频从拍摄和制作的角度来说非常有挑战性,而且他们的结果很成功。
挑战性一方面是在他们运用了大范围动态延时摄影和无人机航拍这两项技术,这俩都不是业余爱好者随便拍拍就能出来好结果的手艺。动态延时摄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有一阵儿了,但是国内真的运用这种技术拍出这个时长和质量,完成度这么高的,屈指可数。
另一方面,他们的后期制作编辑剪辑配音配乐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国内的城市空气质量大家是有数的,很多人做这样的延时摄影时后期都难免会因为糟糕的颜色而头疼,或是为了去除雾霾而矫枉过正。但这部作品的后期是拿的出手的。配音用了标准的发音(反观我国高铁男声发音),配乐也和画面切换切合得很到位。
如果说非要在拍摄制作方面提出建议的话,我觉得画面的排列缺乏了一些叙事性。当然你可以说一部展示城市风光的短片要什么叙事性,我认为仅仅堆砌素材是不够的,再来叙事性也不是专指“讲故事”。就像开头的旁白时,已经在使用新旧街景的对比来展现城市的变迁了,那后面的内容或多或少也应该继续遵从这个视角来叙述。但是实际影片的后半段有不少内容都只是风景的简单切换,每个都标注了名字,但是前后都没有太大联系。举个例子有一个上海的延时摄影,它很多场景之间的切换都是通过局部的放大追踪推拉视角来完成的,这样观众会处在一个连贯的视角当中,而不是断断续续的切换镜头,当然这样的难度也大了很多。
然后这个视频最大的争议性是在内容的选取上,我就问一句:为什么谈及一个地方/事物,就要符合你的印象?
是你给钱赞助了?还是这视频碍着你事儿了?
首先,怎么拍,表达什么,这是创作者的自由。这个视频开头的旁白就在介绍,他们拍摄这样一部作品,是要说这座古城的“New Story”。听不懂英文不要紧,读字幕可以做到吗?批判别人的作品至少要先了解它吧。
其次,北京是不是就只有故宫,上海是不是只有外滩?一个城市能拍的内容多了去了,为什么一定要一成不变地,翻来覆去地去展现已经在所有人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再说了,南京的古迹该拍的这视频也都拍到了,甚至包含了一些南京本地人都不一定熟悉的地方。
作为一个活着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不是活在某个时刻或某个印象里,生活是流动的,历史是发展的,只遵循呆板的教科书一样的印象是刻舟求剑罢了。
最后我必须指出还有一些外行人对这部作品,甚至是南京的恶意贬低非常片面和幼稚。不论是不是南京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下了心血富有诚意的成果和学会说人话,学不会倒是可以养狗,交流起来方便一些。 娄良 2小时前 0条评论
0 赞 0 踩
登录后可回答 提交回答
关键词 :
- 上一个:高考失利,该选择一个211大学的占以连读还是去一个专科学校好?有什么好的专科专业?
- 下一个:有没有在广东财经大学读专以连读的?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