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知名品牌 Thinkfun
ThinkFun的创始人比尔•里奇(Bill Ritchie)曾经是贝尔实验室的一位工程师,从小便接触各种益智游戏和智力开发玩具。1985年比尔和妻子一同创办ThinkFun,一晃已有20多年。
ThinkFun最有名的玩具,要数早年推出的头脑风暴棋类玩具,曾风靡60多个国家。有人说,ThinkFun的儿童桌游更适合男孩子玩,因为镭射激光、电路类玩具很多。比如这款Circuit Maze电路迷宫,一经推出就获得了2016年世界级儿童玩具大奖。
Circuit Maze电路迷宫属于逻辑类游戏,顾名思义,有助于锻炼逻辑思维和时序推理能力,要想玩好,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玩具套装里包括60张挑战关卡,每张卡片是一关,给出条件和目标,孩子们要想办法填入电路模块,把电接通,让灯亮起来。从初学者到专家分为4个级别困难依次递增。
最妙的是,每一关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案。玩的过程中要锻炼孩子们去思考和创造更多可能性。过程中,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理解电路是如何工作的。
除了这款Circuit Maze电路迷宫,Thinkfun旗下还有多款STEAM桌游。
左:机器乌龟 儿童编程基础 右:塞车二人组
2
比利时第一品牌 SmartGames
在国际玩具界,来自比利时的SmartGames是与美国Thinkfun齐名的玩具品牌,虽然成立于1998年,年头尚浅,确已屡次斩获“国际玩具金奖”、“最受家长欢迎奖”等国际奖项,数量超过70个!SmartGames是比利时政府教育研讨会指定的教学工具;还是包括香港在内、多个地区孩子入学面试的工具。
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SmartGames把它变成了一款桌游,适合3-6岁的小朋友。
这是一款益智又闯关的游戏,分为白天和夜晚两种模式,一共有48个关卡。玩的时候,先按照游戏手册上要求摆好道具,然后想办法摆放房子。在白天模式中没有大灰狼,把房子摆好后,小猪在房子外面玩儿;夜晚模式里有大灰狼,房子摆好后,小猪要在房子里,大灰狼在房子外。在一关又一关的游戏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观察特点、总结规律、动手动脑。
除此以外,SmartGames旗下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桌游。
左:神秘恐龙岛 右:城楼连连乐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品牌,Learning Resources、智库等品牌下,也都有STEAM桌游,有兴趣的话,欢迎尝试、挑战。
美国品牌 Learning Resources 四人抢松果桌游
适合3-6岁
英国品牌 智库 五彩跳跳棋 Skippity 适合5岁以上
多多象 1小时前 0条评论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桌游爱好者,我在大女儿2岁的时候就开始尝试着让她接触桌游,时至今日,5岁的她已经会玩20几款游戏。因此,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来回答最合适不过了。
这篇东西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部分:为什么要给孩子买桌游?如何给孩子挑选桌游?如何陪孩子玩桌游?儿童桌游推荐。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文笔有限,有什么错漏的请包涵。
为什么要给孩子买桌游?
桌游可以增加孩子和父母或其他孩子之间的互动,共同获得欢乐;桌游是不错的早教产品,寓教于乐,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的女儿们能陪我一起玩桌游,而且算上我老婆,就能开个标准的4人局了,想想都很激动有木有?!
如何给孩子挑选桌游?
给孩子挑选桌游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要综合考虑到孩子的智力、年龄、兴趣、性格和思维方式,很难说你喜欢的游戏或者别的孩子喜欢的游戏会让你的孩子喜欢。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智力和年龄的关系: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大部分的桌游甚至是儿童桌游,最低年龄都标注着7+、8+,为什么是7岁和8岁呢?
一般评估儿童智力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和认知、环境处理和社会性,考虑到和桌游有关的主要在精细动作(动作类游戏)、语言和认知,其他方面就不提了,主要谈谈语言和认知的发育过程吧:
2岁:
精细动作:能用不标准的姿势握笔、模仿画出线条;能一页一页翻书;会简单的折纸动作;
语言和认知:能区别形状;能够明白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能听懂大约120-275个字;
3岁:
精细动作:会用三根手指握笔,能模仿画出圆圈
语言和认知:会说自己名字;能区别红黄蓝的颜色;能认识常用的标志和符号;能听懂大约800-1000个字
4岁:
精细动作:能画十字、部分简单形状;能用大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碰触
语言和认知:能区别大部分颜色;具体形象思维出现;能听懂大约1400个字,已经能够识别汉字;能够用较多的代词、形容词、副词等;能识别1-20的数字;会说出性别;
5岁:
精细动作:能画三角形、能画人
语言和认知:能较好的控制注意力,但集中时间不长;能区分数字大小、能说出身体部位的功能;知道简单的因果关系;
6、7岁:
精细动作:已经能够完成绝大部分精细动作
语言和认知:抽象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逻辑性更强,会分类、区分水果和蔬菜;会简单加减法运算。
“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能获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的智力则是在8岁~17岁这个时期获得的。”
“2-6、7岁被称为前运算阶段;6、7岁-11、12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12岁-14、 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
也就是说,孩子到了6、7岁,智力的功能发育已经基本完善,剩下的只是对各项功能的增强而已,这也是为什么6、7岁就可以上小学的原因。
以我的经验来看,孩子玩桌游的建议年龄是3岁甚至4岁以后,一来3岁以下的孩子可能会把卡牌和配件放进嘴里,二来能基本听的懂简单规则,再就是3岁以下的游戏实在不多,而且孩子过了这个阶段很可能就不再喜欢玩“幼稚”的游戏了。所以3岁以下低幼向的游戏不建议购买,直接从4+开始吧。
关于游戏规则:尽量选取步骤简单、元素少、文字依赖低、时间不长(5~30分钟)的游戏,对于复杂规则的游戏,可以尝试简化规则让孩子来玩
关于兴趣:如果你的孩子对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那么选择这个主题的游戏往往能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比如孩子喜欢童话故事,那么IELLO的童话故事系列往往很能吸引他们。
某些游戏的儿童版:《我的第一次卡卡颂》《卡坦:初级》,双卡的儿童版,美工和改编都很好,卡坦岛初级主题是海盗和夺宝,很吸引孩子的眼球。
关于游戏机制:如果孩子精细动作发育的比较早,又比较喜欢动手,那么动作游戏也许就很适合他;如果孩子语言能力发育的比较快,爱说爱表达,也许语言类的游戏他会喜欢;有的孩子4岁就表现出很好的数学能力,那么他就可以更早的接触数字类的游戏。
总之,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一款孩子喜爱的合适的游戏,能让孩子更好的参与,获得更多的快乐。
如何和孩子玩桌游?
耐心!耐心!耐心!
对于年纪偏小的孩子来说,他也许不能很好的理解规则;也许他只是把桌游当成普通的玩具,不按规则进行;他很有可能只能专注5分钟,然后就无法将精力集中在游戏上;他有可能无法接受输掉游戏的挫败感;而你,很有可能觉得游戏太幼稚,太无趣;也许还有别的什么状况发生……
这都需要耐心,你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解释规则,或者是简化规则好让孩子理解;你甚至要和孩子讲“规则”本身,为什么要按照规则来,因为这个世界有它的法则,很多时候你都要按照法则来,玩游戏也是一样;有很多儿童游戏成人都会觉得无聊,可是如果你的孩子乐在其中,那么你当然要耐心的玩下去。
用恰当的表演和示范增加孩子的代入感!
你要配合游戏背景,用恰当的表演和示范,说出合适的台词,增加氛围,增加孩子的代入感和乐趣,我经常在玩小羊躲猫猫的时候,抓到了一只小羊就发出大灰狼邪恶的笑声,然后哇唔哇唔的把小羊吃掉,在玩卡坦岛初级的时候,我会戴上一个眼罩,用海盗的腔调说话,这都让我的女儿很喜欢。
让孩子赢!
桌游可以让孩子感受挫折,虽然挫折是人生中必须的经历,但如果孩子在和你玩游戏的过程中一直输,她就会很沮丧或者发脾气,甚至对桌游产生负面感觉。为了让孩子正视挫折,知道游戏的过程比输赢更重要,即使输了也很开心,大部分时候你要适当的放水,让孩子享受胜利的喜悦,同时展示输家的气度,让孩子知道,即使你输了也很开心。基本上要让孩子赢多输少,形成正向循环,当孩子的受挫能力变强后,则可以慢慢增加她输的次数。
儿童游戏介绍与推荐
下面大致对儿童游戏分了几类,部分分类有重叠,我会在每个分类选取1到2个游戏介绍:
专注力训练: Kaleidos Junior万花筒儿童版
动作类:旋转路易、动物层层叠系列、摇摇树、惊涛骇浪、伐木达人、碌冰野人、弹指飞车、跳舞蛋、英雄犀牛、黄金鼠转轮、平衡天使
记忆类:躲猫猫、拔毛运动会
反应类:通缉令、闪灵快手、哆宝系列、蛋蛋配对
语言类:洛里的故事骰、只言片语、很久很久以前、我是谁
IELLO童话系列:三只小猪、芭芭雅嘎、蚱蜢和蚂蚁、龟兔赛跑
DreiMagier Spiele系列:魔法迷宫、魔法高塔、幽灵阶梯、魔法师之夜、魔法厨房、Peek-a-Boo!、Die Sprache Des Manitu、吸血鬼之夜、
HABA系列:动物层层叠系列、跳舞蛋、英雄犀牛、黑海盗、蒙扎赛车、丛林宝藏、Zitternix、Kayanak 、乌鸦果园
Zoch Verlag系列:拔毛运动会、闪灵快手、虫虫烧烤初级版、蛋蛋配对GameWright系列:沉睡皇后、彩虹蛇、丑娃娃、鸭飞狗跳、Dweebies、抢蛋糕、喂小猫
其他:小羊躲猫猫
万花筒儿童版 Kaleidos Junior
设计师:Spartaco Albertarelli
出版年份:2014
玩家人数:2-12人
游戏时间:15min
建议年龄:4岁以上
游戏类型:家庭、儿童游戏
游戏机制:笔纸、图案识别
简介:这是一个美工很棒的儿童游戏,游戏中有16张全副插图,每张精美的插图上都画了很多东西,让人眼花缭乱,大概这就是游戏名字的得来吧,这个游戏适合4岁以上的小朋友来玩,大家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符合条件的物品,谁找的快找的多就赢啦
这是一个考验小朋友专注力和观察力的游戏
游戏分为3个等级
Level1:参与游戏者都拿到一张序号相同的图案,分到相同数量的圆片,然后转动转盘,根据箭头所指的特性,在沙漏开始倒计时后,快速找到符合相同特性的物品,用透明圆片标注,沙漏停止计时后,所有人停止动作,然后看谁找的多,对于特性是否符合,要进行一轮鉴定。如果圆片还有剩余,则计算本轮得分后,翻开一张新的图案,沙漏重新计时,重新找,直到有一个人的圆片用完为止
Level2:游戏流程一样,只不过寻找的物品变成了箭头所指的字母开头的物品
Level3:游戏流程一样,但是这次寻找到的物品不是用圆片标注了,而是每人发笔和纸,将你找到的东西写在纸上
图案上相同的物品只能标注一次。
动作类游戏:(动作游戏是所有游戏中孩子接受程度最高的)
动作游戏首推就是动物层层叠系列系列
动物层层叠是德国HABA公司出品的一系列十分有趣的动作游戏,游戏中有很多造型可爱色彩鲜艳的木质动物。游戏很简单,每个人分的一定数量的动物,有一只鳄鱼作为底座,通过轮流掷骰决定摆放方式,将手中的动物一个一个的叠上去,如果自己的回合有动物掉落,就要最多拿两个动物到手中,最先将所有动物都叠上去的玩家获胜。
另外再推荐一个伐木达人 Click Clack Lumberjack
这是一个简单欢乐的动作游戏,适合2-7人,可以全家一起娱乐,游戏中有8个树干32个树皮,把4块树皮和1块树心组合成圆,并且把组合好的圆层层叠在树根上组成树塔,从起始玩家开始,依顺时钟方向轮流进行游戏。每位玩家在自己的回合中,用游戏内附的斧头敲击树塔2次,玩家必须将所有掉落的树皮和树心都收集在自己面前。每一块树皮1分,每一块树心-5分,当所有的树皮都从树上掉落下来,游戏结束。得分最高的玩家赢得游戏。
记忆类:拔毛运动会
《拔毛运动会》是一款超级有趣的记忆游戏,适合3岁以上儿童,支持2-4人游戏。1997年出版的它,至今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版本。它曾获得1998年德国玩家票选最佳儿童游戏奖、1998年德国年度最佳儿童游戏评审团奖、1999年最佳儿童游戏奖等奖项,目前仍在BGG儿童游戏排行榜排名第20位。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奖项,就在于这个游戏可爱又精美的配件,简单却不失趣味的规则,正是一款优秀儿童游戏所应有的要素。
游戏开始前,将跑道卡围成一圈,所有的小鸡间隔相等的距离站在跑道上,跑道中央是面朝下的鸡窝卡,当翻开与站着的跑道卡图形一致的鸡窝卡时,小鸡就可以向前跑一格,然后继续翻开鸡窝卡。当翻开的鸡窝卡与跑道卡不一致时,则不能前进,换下一只小鸡开始移动。
因此,只要能正确记住鸡窝卡的图形,就可以一直向前奔跑啦!当小鸡在跑道上超越前面的小鸡时,就能把它屁股上的羽毛拔下来,插在自己身上,当一只小鸡拔掉了其他小鸡的所有羽毛,就成为冠军啦!
语言类:洛里的故事骰子Rory's Story Cubes
当孩子已经能够完整的组织语言对事物进行描述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玩讲故事的游戏了,《洛里的故事骰子》是一个很适合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的游戏,游戏配件就是多个骰子,每个骰子的六面都是不同图案,目前故事骰系列已经出了1基础5扩展,每次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骰子,掷出骰子后将骰子上的图案组成一个故事,非常适合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
DreiMagier Spiele系列:
DreiMagier Spiele是德国的一家桌游公司,他们出品了一系列配件精美的儿童游戏,而且大多使用了磁铁这一元素,磁铁的加入,让整个游戏变得更加新奇有趣,下面我介绍一下其中的一款:《The Magic Labyrinth魔法迷宫》,这款游戏曾在2009年、2010年、2014年获得过多个最佳儿童游戏提名和奖项
游戏背景:小魔法师们不小心遗落了一些魔法物品在老师的魔法迷宫里,他们必须在老师发现之前赶紧把物品找回来,可是迷宫中有很多隐形的墙,而魔法物品每次也只能显现一个,一旦碰到隐形的墙,就会被传送回迷宫入口,小魔法师们只有凭借自己的记忆和技巧,去寻回魔法物品啦。
反应类:
面向儿童的反应类游戏首推《Spot it 哆宝》系列,《哆宝》目前已经推出了多个主题的游戏,无论男孩女孩都会喜欢,甚至还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系列。
- 上一个:高中人际交往重要还是学习重要?
- 下一个:4周岁宝宝吃太多头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