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学渣的痛苦呻吟,学霸们自行忽略吧
(˶‾᷄ ⁻̫ ‾᷅˵)
高考前做完近十年真题,大体套路几乎很清楚了,结果考场当场懵圈。先说物理选择的一道电磁感应,完全凭直觉做,这种题以前貌似没考过,物理实验题看了好几遍也没弄清原理,我先是答完了所有的题之后再回过来做的物理第二道大题,当时还有半个小时,结果死活没想起来画v-t图像,三个小问之间都没有一点提醒,结果整道20分的题就挂掉了(;´༎ຶД༎ຶ`)还以为高三新加了3-5之后会出一道动量跟动能定理结合在一起的大题,之前复习的时候这类题也没少练,可以轻松跟圆周运动,电磁场连接起来,然而惊讶的是,3-5只是出了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白瞎学校高三花了两个月学了。化学倒是没有太大变化,生物变化很大,竟然出了好多让你回答定义的题,可能背定义已经在14年二卷之后就成为必然趋势了,甚至连选修题都考定义而不是填空,大概是选修三之前出的太简单了想要提升难度?还是想通过这种办法鼓励更多同学去选择选修一?高考死在了理综上,出考场真的是有种英语都不想去考的想法了。也许这是教育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通过增加题目难度与灵活性来提高当年青少年抗打击能力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Mechy 1小时前 0条评论
@saku
这个题是正确的
关于D的答案:
力做功的正负,主要是看做功的力的当时的速度的夹角是什么角。我称之为“双线法”——力作用线和速度方向所在直线的夹角。如果夹角为锐角,则此时力做正功;夹角为直角,力不做功;夹角为钝角,这个力做负功。
从上图来看,M点处,万有引力与速度的夹角为锐角,所以此时万有引力做正功,从M到P的过程中,夹角逐渐增大为直角,在P点,万有引力不做功。而在从P到N的过程,夹角从直角变为钝角,所以PN过程万有引力做负功。
6月13日更新
@茗溟之中 你要的开方的方法
方法1:构建完全平方式,这个方法适用面很广。
方法2:猜测法
你看2500是50的平方,而2601比2500也没多多少,那开出来的数的十位应该是个5;而2601的个位数还是个1,那么开出来的数的各位要命是1要么是9,所以你就可以去尝试算一算51的平方,或者59的平方。然后发现,51的平方就是2601,解答完毕。
第一个方法适用于一般大数开平方。
第二个方法更适合这次考试。
2017.6.10更新电学实验的分析----------------------------------------------
力学实验(22题)不难,就不说了,电学实验(23题)有点意思,咱们分析分析。
这个电学实验的思路在参考书上不是找不到,其实就是替代法,然后用能读出数据的变阻箱,来算出待测电阻的值,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我的答案:
(1)实物连线:这个不难,虽然线很多,但是难度不大,我用的办法叫“模拟电流法”,就是我想象我自己就是电流,然后按照电路图,我从正极出发,遇到各种用电器,要是碰到岔路,我就会在心里做个评估——①电势高的地方不走②电阻大的地方少走,电阻小的地方多走,没电阻的地方全走,断路(电阻无穷大)的地方不走。
(2)本实验的目的,是得到待测电表的内阻。
实验原理是:让变阻箱和微安表的电阻保持比例不变,对调变阻箱和微安表之后,用变阻箱重建原来的比例。那你怎么知道你重建了原来的比例呢?就是通过微安表示数不变这一条在证明的,而微安表示数不变,要依赖于BD等势,BD无电流。
这就是这个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给出题老师点个赞。
第一个空:R1的作用只是按比例分压,既然之要个比例,那么阻值太大的话,反而不灵敏,划片需要移动的距离太长。所以R1=20Ω。
第二个空太简单了,不说了。
第三个空:一定是相等,为什么呢?主要还是从这个电桥的作用出发,如果BD电势不相等,就会有电流流过BD,这样将变阻箱和电表对调之后,电桥电流就会反向流动,这样对调就没意义了,不符合本题原理。
第四个空:假设微安表电阻为Rg,根据实验原理,对调后二者电阻比例仍相等,有:
(3)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度的建议,貌似也比较简单,就不多说啦。
所以对这道实验题来说,我觉得最精彩的,就是这道题为了实现“实验原理”而去设计的电路。
---------------------------------------------------原答案
刚做了学科网全国卷2的物理部分,感觉确实是难,而且按照定势思维,容易掉陷阱。计算量我觉得还可以,但是最后一道大题让我脑瓜嗡嗡的,估计大部分人时间都不够。
令人意外的是,本次全国卷2的理综物理部分,没有动量的题,那些苦练动量以为能在大题中用上的同学,伤心啊。。。
现在我在等答案,看看我做对多少,再回来补答案。
总之感觉今年分数线会降啊。
--------------------------------------------------------更新
说几个我觉得有趣的物理题:
这个题的解析
我觉得有意思,因为不仅仅考了能量守恒,还考了平抛运动,而且在计算过程中,还要进行相对复杂的根号下乘法,结果这都不算啥,最后还考了二次函数表达式,利用对称轴和最大值的关系,解出了最终答案。
思维过程长,但是很畅快。
还有这个题:
18.如图,虚线所示的圆形区域内存在一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P为磁场边界上的一点,大量相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速率经过P点,在纸面内沿不同的方向射入磁场,若粒子射入的速度为v1,这些粒子在磁场边界的出射点分布在六分之一圆周上;若粒子射入速度为v2,相应的出射点分布在三分之一圆周上,不计重力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v2:v1?
考的也比较巧妙,我估计很多考生会把时间浪费在为啥是三分之一圆周和六分之一圆周,这粒子咋飞啊。看不出这道题考的是单边界磁场问题和如何在单边界磁场中走最远的问题,设计很巧妙。但是如果在学习有边界的磁场问题时,进行过规律的归纳总结的话,这个题还是很好做的。
看完点赞啊,不然这回答沉了,上面还没有分析物理的呢。
-------------------------------------------------再次更新
感谢@忘言@忘言 提供了17题的另一种解R的思路
数学中不等式计算里的均值定理
- 上一个:些微个同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已知长方形周长是12 求正方形面积小学一年级?
- 下一个:纪念煞二胎的人口到底是无是想煞个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