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之人类学专业到底是学什么?

发布日期:2018-06-03 来源:财富国际在线 阅读:
大学里之人类学专业到底是学什么? 小阿不思 2小时前 72 人类学 今年高三、突然看到关于人类学这个专业,还蛮好奇的。拜托各位前辈关于就业前景、学历要求(有无深造必要、比如考研出国之类)大概谈一谈。
0 0
其他回答
百分百同意Rosiec! 另外确实人类学分支太多我只能说自己学的社会文化人类学。

本想着自己本科不是人类学,目前只读了一年人类学的硕士课程,可是我真的真的真的巨后悔自己没早接触到这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学科,要是早点学人类学就不会现在一边被人类学虐得心力交瘁恨自己又渣又懒每天分,一边爱她爱得死心塌地把她当初恋了orz 你们买买我的良心安利吧……


在UCL上的第一节教我们做田野调查的课是这样的:

整个系一百多人分成了BA和LI两组,被老师分别带进了两个小黑屋(雾),互相不可以联系。
我在BA,老师和我们解释BA和LI是两个文化很不一样的国家,等会LI国的人会过来观察然后做笔记,同样我们也要去LI国尽量和他们交流观察他们的文化。

BA部落的文化是这样的…我们都没学会用语言交流,只会几个特定词汇,每个人都有BA牌,并且很好斗,见人就往人脸上扇风比谁先眨眼,赢了就拿对方的牌,攒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去女王那进贡,女王开心就能升成首领……(省略一万字)

于是当LI国学者来的时候,被一群互相拿着牌扇风且鬼喊鬼叫的人惊呆了………
他们很礼貌,试图和我们说英语,但是刚开口在“海关”刚换的BA牌都直接被我们抢光了。

而我们也分成小组去了LI国调查,一进房间我就被一个LI人热情问候家里人好不好,整个LI国载歌载舞,看到人就抓来一起跳舞,跳着跳着就把我们的牌顺走了,其他啥都没发现。

当两国都完成调查以后,老师重新把我们所有人集合起来互相看田野笔记,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LI国不止说英语,他们爱钱但不是明抢,他们喜欢打探别人家族背景所以见人就问对方家人,他们不好斗讲究礼仪,他们没有社会阶级人人平等,他们跳舞是种仪式……等等我在调查时没发现的。

而LI国的人也表示来BA的时候被我们的野蛮文化吓到了,和我们说话我们也只会乱叫,无法和我们交流,有人搞清了我们的斗牌风俗,有人注意到了我们有女王,只有几个注意到了斗牌和进贡的关联(提升社会阶层)。

就是这么简单好玩的一个活动,展示了人类学的田野调查(fieldwork)的意义。


我们认真去观察了不同的文化,到了对方的领土努力和对方交流,但短时间内尚且只能发现对方文化表面的风俗,对其产生原因一知半解。


那么,对一个自己没去过的国家,对一个自己没接触过的少数群体,对一个自己无法理解的现象,还能带着绝对的自信去评价他们的好坏,随意否定他们吗?
就算去接触了,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感到很不适应,就能下结论说我们和他们不能相处吗?
我们对太多东西理所当然的抱着偏见,只因为那些东西不一样,或者占少数。
我们对太多人群理所当然的打上标签,却忽略了整个社会文化都在起着作用。
我们把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性取向不同年龄背景的人当做和我们不一样的群体,并以此为前提将他们区别对待,也等于是把自己给区别出去了。


多少人类学家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呆了好几年,都不敢说自己完全了解这个地方的文化和文化背后的社会因素。他们分析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谨慎的推出一个个理论产生然后被推翻。

也是多亏了人类学家们,我们可以在图书馆里舒服坐着,阅读他们花很多时间精力发现的世界各个地方的似乎很不可思议的文化风俗。而这些乍一看很不可理喻的风俗,层层剥开后也许和我们的文化有着一样的本质。

露丝本尼迪特在《文化模式》中通过介绍美国原住民们不同的文化引出了“文化人格”这一说,也就是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性格,一个高调爱冒险特立独行的人在这种文化里是被欣赏的,在另一种文化里却不被鼓励甚至扼杀。(放到现在的东西方我都是同意的,想想教育差别……)
在我们社会里的一个不被大众喜欢的人,到了另一个社会,可能就是万人迷。

社会人类学,不只是学习社会文化,更是培养一个减少偏见的包容心态和同理心,学会以“外人”的身份不带立场的浸入一个文化群体,或者以“外人”眼光看待自己的文化群体。

因此,当你看到一个穿着暴露或爱和异性玩的女生,不会不加思考的给她贴上“婊”的标签然后怀着恶意看两眼,而是会思考为什么我们的文化要压抑女性的性意识到让女性之间互相敌对的程度。为了控制女性的地位?为了计划生育?还是高素质男性资源的缺乏?在别的文化呢?

思考。思考。思考。而不是顺从。顺从。顺从。
当你顺从了家长意见,顺从了别人眼光,顺从了社会结构,也就会慢慢懒散到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说一个社会是一片树林的话,我们都在树林里看到身边的树,而人类学让我们可以到树林的顶端俯视自己的树林,也可以让我们到别的树林,然后我们发现“啊!他们的树和我们的品种不一样!” “我们树林只有一个一个品种他们的树林有一百种!” “是否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树林更好点?” 确定的是,我们不再只介意着身边几颗树了。

硕士毕业,我的主要感受倒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不一样了,不会急于否定一件事一个群体。

我们专业6个中国女生,每个人都有非常不一样的性格喜好和生活喜欢,有典型的“二次元宅”,“学霸”,“白富美”,有“社交达人”也有“说话耿直”,但是感情巨好,完全不会觉得对方特质不好,没事出来喝茶交流学习心得,考完试6个人一起去旅游~ 完美印证了不一样的人可以共同和谐相处~(以及标签化是分离我们的坏东西!要丢掉!)


--------

回到正题

学历要求我挺有立场回答的,我本科是酒店管理,和人类学完全不相关,也存活过了硕士,所以只要有爱就好了啊! (够)

不过社科真的需要会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我都没有但是我有满腔爱!)

会比较吃力是真的,我本科在美国酒店管理专业第一的学校,课基本是全A下来的,专业前10%,得过一个C觉得天都塌了,带着蜜汁自尊开始学人类学,然后就接受了自己在专业里非常普通甚至有点差的成绩……我一直是阅读速度和码字速度低于正常水平三四倍的人,所以必须放弃很多别的喜欢的事情。
不是说商科容易社科难,而是侧重点不同。早点搞清自己喜欢实用技能还是理论知识比较重要。

人类学的阅读量非常大,专业词也是又臭又长,但是可以读到很多很猎奇的民族史~
比如某岛每次未成年男性有个成年男子为长者,要给这个长者口x因为这是获得男子气概的方法是,和女性结婚后才算成年,不用口x了不过和长者依然是良师益友的关系。(只要接受了口x获得男子气概的设定其实一切都很合理不是吗……)

而我上Anthropology of China的时候读到外国学者写的关于中国的书,也觉得很有趣实用。
比如一个在四川呆几年的美国人观察到暴发户们应酬,一起唱歌,找情妇,并且将这些联系到了暴发户们对男子气概的理解(喝醉了感情变更好),对社会文化资源的渴望(找大学生或明星当情妇),对自己地位的焦虑和危机感(希望和官员拉近关系),再进一步联系到了中国官场文化和社会阶级。而应酬现象产生到改变又和历史政策有着很大关系。 (Anxious Wealth by John Osburg)

以一个“外人”眼光看自己熟悉的文化,就会发现国内的面子,逼婚,剩女,同妻,富士康自杀…等等都不是自己独立发生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越是认识到这些社会现象产生的因素后,越是不容易被这些现象控制,或者说不容易一下子就被别人的话影响。


----------------

一般一个项目的流程是这样的:

先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然后读很多很多相关的书,要是觉得有研究价值,就写proposal计划报告,等通过了拿到资金了就启程去field田野,呆的时间从几个月到十几年不等orz
感觉自己搜集够了田野信息就开始写民族史,同时需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此时可能会印证/推翻别人的理论,或自己推出新的理论。人类学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引用的书不局限于人类学相关,社会学哲学政治性别的都可以~因为本身是跨学科嘛~


田野方式很多,我在开头描述的Ba/Li是最典型的方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也就是参与到调查的群体/社区中观察。
另外还有正式/非正式的问卷调查采访,但不被人类学鼓励…还有纪录片也是方式之一。

这里说一下,过于因为人类学主要调查被隔离的小岛,部落等社会文化,异域色彩比较浓,而现在范畴越来越大,有了urban anthropology,研究现代城市里的种种文化现象,人类学向“本土化”发展。
社会人类学可以研究的对象和话题太广了,只要想到都可以成为研究。 可以是一个小岛上的结婚习俗,也可以是现代都市里的星座文化;可以是单一的文化现象,也可以是两个或以上文化的冲突;可以是别的文化,更可以是自己的文化。



所以我们说的民族志(ethnography)已经不仅仅只是记录“其他民族”了,可以是记录大城市的球迷们,田野工作/实地考察(fieldwork)的地点也不一定是充满异域风情的热带雨林了,可以是隔壁的茶馆…


不过无论哪种,当以一种“局内人/局外人“夹杂的眼光看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对象,还是很有趣的体验。
台湾一个盛行灵媒的村庄,有个妇女声称自己是灵媒,也和别的灵媒一样显现出各种被神明附身的症状,却被当成疯子。原来成为灵媒需要有资格:有识人的眼见力,有一定地位,还要家族在村里。于是这个外村嫁过来的妇女,始终被当做外人,更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地位低下。
灵媒这个似乎没有逻辑的文化,其实包含着逻辑,被村庄的社会结构控制着。
你看,一开始人类学家在研究灵媒,却发现了这个村庄对“自己人”和“外人”的理解,女性性别地位的地下。当发现这个村庄嫁过来的外村女性自杀率高有焦虑问题的时候,便有了线索。
(这篇文章出处不记得了,如果有人看过求个提醒)


这些似乎微小狭隘的研究,一步步分析下来,最后印证了最基本最宽泛的社会理论。

--------
(我知道我“的”“地”不分,语文英语都不好,请带着包容的心~)


————————

啊!再来说下就业前景。

真正想一直做和人类学相关的事情的话,必然是要一条路走到黑读phd了…

不过不读phd也有很多机会,社会人类学没有针对到专门工作,但恰恰如此什么都能做。(人类学其他分支相对好找工作点)

来总结下学习人类学获得的技能(欢迎补充):

学术能力— 读书查资料分析自己的田野笔记码又臭又长的字

规划能力— 决定研究了就写报告计划田(旅)野(行)

耐心抗压能力— 开题报告被推翻后重新开始 田野不成功重新开始 理论被推翻后重新开始 好不容易过了在conference被别的学者批得狗血淋头

适应能力和耐寂寞— 跑去一个不熟的地方做田野,要马上融入当地,甚至学习当地语言,一呆呆很久不回家
(某著名人类学家在某群岛因为没给当地向导钱得罪人家被扔在一个小孤岛一晚之类的事情可以说几天几夜)

厚脸皮— 和田野的对象说“我可以研究你不?”真的需要丢掉羞耻心,有时还要冒着被田野对象翻白眼问奇怪的问题,更要接受自己在田野对象眼中很不一样可能像小丑


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包容的态度,观察(八卦)能力…


对了我还附加得到了说教能力,家里哪个亲戚心态不对奶奶都派我去教育(捂脸)

所以快上天吧~w

小阿不思 1小时前 0条评论
0 0
据说,让一个人类学的学生闭嘴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问他:什么是人类学。

学了这么多年人类学,真的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内心Os都是:妈呀,又来,如何讲清楚啊,难不成写篇论文随时备着?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学是哈佛大学的通识课,基本上所有的美国人都知道人类学是什么,起码是略知一二的,和国内的这样的生疏形成反差。



有时候有些真的愿意去了解的人问我我会随手微信转一篇导师的文章,但是对于那些漫不经心问的人我都会回答:分支很多,我研究的是人类文化,社会结构,制度道德以及传统。反正他也不是认真问,基本也能停止这个话题。

目前读博了,学了这么多年的人类学,难以停止的读书也是因为这个学科专业内部知识的丰富性和有趣度简直就像对磕药上瘾那样无法停止。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学真的是分支多,方向也多,不一定所有的人类学的学生都是有共同话题的,因此需要慎重选择方向。

出国当然是很好出,但是需要扎实的基础。中国的发展已经引得中国外国学者开始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研究,有中国背景的学生当然也会吃香。

个人认为,人类学不在于知识和内容是不是特别具有实用性,学习人类学在于能够建立一种客观处世,包容异己,而且充满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
看到自己2013年刚读研究生时的一些文字,添加过来:




去许久未曾登陆的豆瓣人类学考研小组观摩了一下13年的北大人类学真题,并且转播到广播里,突然有人回复“居然有巫术的名词解释,真有意思的样子”我立刻回答:“都是歪门邪道,一旦踏上即是不归路”。 有多少人是因为一本书,一个概念,一个人类学者,一段奇闻异事而去接近人类学,亦或从此走上不归路的。有的人是向往田野中的浪漫和景色,有的人是憧憬民族地区的原始特色和淳朴,有的人是为了行走在路上的那种自我满足,有的人是觉得借着学习和调查之名去旅游去行走,多刺激多有意思。这个很像留脏辫,人类学和留脏辫真的很相似。
最近有很多姑娘在问我诸如
“脏辫好打理吗”
“脏辫怎么洗”(我最最最最最最讨厌的问题之一)
'脏辫做一头多少钱”
“脏辫做完能拆吗”
“这是你们民族特有的发型吗”
等等一系列让我回答到很想很想去屎的问题。
连我7岁的外甥阿曼的口头禅都是“不要被事情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以,骚年们,醒醒吧!
一如此门深似海,真心劝你们深思熟虑再深思熟虑再调查研究再了解情况再深思熟虑,不要头脑发热。
刚才还发现豆瓣人类学考研小组有个哥们儿写的这段很不错就粘了过来,这货似乎是我将来的同学了。
人类学并不具有很强大的包容性,这里指生活层面(具体的就是物质层面,就是狠苦逼狠苦逼的意思)上的包容,当迈入这个领域你会发现这是何等乏味的学术地带。也许人类学与旅行有着千丝万缕,也许那种原始与淳朴可以陶冶自我,也许做一辈子的田野流连于山水之间,也许这些也许在实践中被排斥和遗忘,你手中拿着笔记和墨水,面对着他者,喉结嘶哑,半天发不出一个字符;甚至世外桃源让你抑郁而敏感,关注自我多于对弱势人群;在某日你开始闹心于核心期刊,出国与留校,权力和酒色早已忘记许久前第一次读民族志的激情。
  在奄奄一息,不如最后旅程的那一刻,你开始回首,那些人类学陪伴的日子,只是这些日子早已成为你生活的一个工具,不是追求。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你读到了一本书,扉页上写着:人类学丛书,你开始觉得这才是应当有的生活,放荡的青春应当如此。
  在你细读导师要求的那本纯理论的专著时候 ,隔壁的一对男女朋友正在相互偎依,苛责思想家的想法是你的唯一慰藉,每天你都是重复,昨日曾经的道路,枯燥无味怎么成了人类学的全部?
  在你结束一次游戏的时候,泛起一阵失落,在搜索栏上输入中学时候那个惊天动地的梦想,在研究生信息公开栏上看到录取比率很高的人类学,觉得这个学科可以成为自己踏入名校的曲径。
  在周围几个人的口中,你得知人类学是如此之美妙,可以作为勾搭妹子和结伴旅游的手段,人类学的学科伦理也契合自己不食人间烟火,像一个孤独的诗人的特殊性格。
  成功者在这里吹嘘自己的功德,用文字去蔑视那些旁观者,忽悠那些视之为神的小弟弟妹妹;失败者储蓄力量或沉沦于虚拟与幻觉,妄图下次的逆袭,摆脱这种宿命的安置。
  只是,人类学永垂不朽,本人遗臭万年。
无数个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日子,你要受得了,屌丝般的现实生活一定要被内心的孤傲战胜,乏味的学术生活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浪漫。正如,一头几斤重的脏辫也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表面或照片上的洋气和时髦。所有一切的背后,都是当事者的坚持和忍耐,才有如此的结果。
今晚有点话唠,晚安!2013.9.6
Azure 1小时前 0条评论
0 0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