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赞 0 踩
其他回答
评论最高的那位“漠北”童鞋主要认为是“高空冷涡南下导致冷空气甩向江南地区,致使江南不少城市创下7月低温百年纪录”,对此本人有一点不同的看法,如下:
1. 看第一张图,6月27日地面天气形势,梅雨锋从我国长江流域一直延伸至日本岛,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江淮梅雨季节。此时西南地区的冷涡(西南涡),沿切变线东传与梅雨锋相配合,导致6月25-30日江淮地区持续性降水。这是一次典型的梅雨锋降水,梅雨期这种程度的北方冷空气是很正常的,6月底的江淮的低温天气应该更多的是长时间的降水导致。
2.接着看图2,7月1日08时地面天气形势,江淮一轮强降水后,副高南退,7月2-3日,梅雨锋偏南,江淮地区升温,南京约到了30度,而浙江一带仍在下雨,温度高不起来。
3.接着看图3,江淮”高温“(30度)好景不长,此时的太平洋上生成了三个热带气旋,7月5日08时地面图上,台风“花莲”更是已经抵达菲律宾。此时锋面在我国沿海,我国西南地区为高压控制区,晴天为主。这个时候的江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地区,受台风外围环流的影响,为偏东风,同时产生降水。而此时江南地区的降温,是受台风外围环流大风和降水的影响为主。
而至于“漠北”童鞋图中提到的这么深的冷槽,我认为是要考虑海上台风的影响,实际上是台风外围环流的挤压,导致了南方出现的加深冷槽。
最后上一张实时的全国雷达拼图(填色为降水回波,表示在下雨),安徽中部的雨带,就是下面那个台风的外围环流雨带,还在向北移动,大家随意感受一下台风的威力。此时的北方冷空气,在台风面前太弱小。
over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台湾中央气象局网站。 热心网民 1小时前 0条评论
2.接着看图2,7月1日08时地面天气形势,江淮一轮强降水后,副高南退,7月2-3日,梅雨锋偏南,江淮地区升温,南京约到了30度,而浙江一带仍在下雨,温度高不起来。
3.接着看图3,江淮”高温“(30度)好景不长,此时的太平洋上生成了三个热带气旋,7月5日08时地面图上,台风“花莲”更是已经抵达菲律宾。此时锋面在我国沿海,我国西南地区为高压控制区,晴天为主。这个时候的江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上海)地区,受台风外围环流的影响,为偏东风,同时产生降水。而此时江南地区的降温,是受台风外围环流大风和降水的影响为主。
而至于“漠北”童鞋图中提到的这么深的冷槽,我认为是要考虑海上台风的影响,实际上是台风外围环流的挤压,导致了南方出现的加深冷槽。
最后上一张实时的全国雷达拼图(填色为降水回波,表示在下雨),安徽中部的雨带,就是下面那个台风的外围环流雨带,还在向北移动,大家随意感受一下台风的威力。此时的北方冷空气,在台风面前太弱小。
over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网站,台湾中央气象局网站。 热心网民 1小时前 0条评论
0 赞 0 踩
谢邀。(7月8日更新。。。在最后)
下面是2015年7月2日-7日500hPa的高空图连续动图,与其他不同的蓝色线条是我画的影响系统。
动图在这里(7M左右):http://i1.tietuku.com/7c11390c555c4be5.gif
可以看出来,一个‘几’形的高压脊下面带着一个’U‘型的槽东移,槽中还有高空冷涡,冷涡先是在我国西北部山地减弱后再东部地区重新加深,蓝色的C代表 冷中心。
高空冷涡南下导致冷空气甩向江南地区,致使江南不少城市创下7月低温百年纪录。
同时这种形状的流场也会导致冷暖空气在下游交汇,粗略的画出了部分降水区(绿色的,当然了台风和季风的水汽区也有降水,但是没有画出来。)
黄色部分是高压脊控制,蓝色地区是低压槽控制。蓝黄渐变线代表相对的冷暖平流
天气图来源:KMA
————————————————
既然好多童鞋说看不懂(上面写的有点随性和飘逸。。。Orz。。),所以我又画了一张简图来说明这个过程
红色的代表高压/高压脊,是一个暖性的。
蓝色的代表低压/低压槽,是一个冷性的。
而将这几天它们的移动路径放在一张图上大概就是这样。。(纯绘制,图上位置与天气图位置可能有点偏差)
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冷低压配合着 低压槽从新疆进入,经过了加深-减弱-在加深的过程,带着大股北方的冷空气掉进了江南~而一个暖高压配合着高压脊移入了我国北方。
于是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北方暖,南方冷的现象。
底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漠北 1小时前 0条评论
下面是2015年7月2日-7日500hPa的高空图连续动图,与其他不同的蓝色线条是我画的影响系统。
动图在这里(7M左右):http://i1.tietuku.com/7c11390c555c4be5.gif
可以看出来,一个‘几’形的高压脊下面带着一个’U‘型的槽东移,槽中还有高空冷涡,冷涡先是在我国西北部山地减弱后再东部地区重新加深,蓝色的C代表 冷中心。
高空冷涡南下导致冷空气甩向江南地区,致使江南不少城市创下7月低温百年纪录。
同时这种形状的流场也会导致冷暖空气在下游交汇,粗略的画出了部分降水区(绿色的,当然了台风和季风的水汽区也有降水,但是没有画出来。)
黄色部分是高压脊控制,蓝色地区是低压槽控制。蓝黄渐变线代表相对的冷暖平流
天气图来源:KMA
————————————————
既然好多童鞋说看不懂(上面写的有点随性和飘逸。。。Orz。。),所以我又画了一张简图来说明这个过程
蓝色的代表低压/低压槽,是一个冷性的。
而将这几天它们的移动路径放在一张图上大概就是这样。。(纯绘制,图上位置与天气图位置可能有点偏差)
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冷低压配合着 低压槽从新疆进入,经过了加深-减弱-在加深的过程,带着大股北方的冷空气掉进了江南~而一个暖高压配合着高压脊移入了我国北方。
于是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北方暖,南方冷的现象。
底图来源:中央气象台 漠北 1小时前 0条评论
0 赞 0 踩
登录后可回答 提交回答
关键词 :
- 上一个:怎样考取花艺师资格证?
- 下一个:自身一个高考失利,不过能读专b,我该不拖欠读成人高考专以连读?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