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当今的中华,越来越宽的门,子女学理工类专业的比例进一步小?

发布日期:2018-05-27 来源:财富国际在线 阅读:

为何在当今的中华,越来越宽的门,子女学理工类专业的比例进一步小?

清颂 6小时前 186 这几年慢慢的有一个趋势,就是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喜欢选择理工类这种技术型工作。因为这种行业阶级壁垒比较小。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廉价小资梦。对于他们来讲,最迫切的需求是用风险最小的方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而那些家庭条件在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就更倾向于让子女选择会计、金融、法律这种必须与人脉关系紧密结合的行业。因为他们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并拥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积累。再以常… 0 0 其他回答 非常喜欢这个问题,什么样的人会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可能会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上什么样类型的劳动者会比较多,同样也决定了哪些劳动者会比较稀缺。人的选择总是让人琢磨不透,而经济学家总希望可以抽丝剥茧从种种一直数据中揭示问题背后的经济考量。而这个问题正好让我联想到了去年这个时候我听到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报告。

另一个原因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是最近许多人在讨论高考改革的问题,许多人存在的一个担心是改革会使得许多人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比如说没学过物理的人去选物理,然后学校物理系可能必须接受一些没有物理背景的人。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本身可能第一步也是要知道人究竟是如何选择自己的专业的以及专业对于最后就业的影响,而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可能就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顾虑可能是多余的……

论文的成果来自于几位杜克大学(Duke)的学者的最新成果,于2014年写成,现在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RR。杜克大学可以说得上是做结构微观方面的逍遥派,逍遥子Hotz和虚竹子Arcidiacono领头写了这篇论文。另外两个作者是Labour界的新贵Maurel和刚从Duke 2017年毕业去了Emory的虚竹子的高徒Romano。文章的名字叫做 事前诸葛亮与事后诸葛亮,从选专业到选职业 (Ex Ante Returns and Occupational Choice)。笼统地说,这是一篇研究“装逼”的文章,大概讲述的是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职业更“装逼”的故事……

为了研究“富裕”人家的孩子选择不同专业的主观动机,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又有什么样的展望。作者使用了2009年在杜克大学完成的调查问卷作为数据。数据询问了173名当时正在杜克大学本科学习的大学生(在美国能进入杜克大学读书的学生总体来说家庭条件都不错),对未来工作以及薪酬的展望。更有趣的是6,7年以后,作者通过去Linkedin网站在线偷偷摸摸观察了这些孩子真正进入职场之后从事的职业和薪酬并且再次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期望了解这些人是否都“实现了”他们入学时许下的“雄心壮志”。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优秀的”祖国栋梁在本科的时候是如何展望自己未来人生的。他们入学的时候分别有17.9%的人选择了科学方面(物理,化学)的专业,9.3%选择人文方面(比如说语言,文学,宗教,音乐,哲学等),19.1%的人选择工程方向(机械,计算机,电子,建筑等),17.9%的人选择社会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19.7%的人选择经济学,还有16.2的人选择公共政策(健康,政策法规等等)。当然大部分回答问题的人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代表他们对美国当时的社会,不同工作的回报都有着一定的了解。

对于每个方向的学生,问卷中都询问了这样两个特别有趣的问题:
1)假设你现在读的是这六个方向(科学,人文,工程,社科,经济,政策)中的任意一种(当然也包括你正在读的这个方向),你觉得以后会以什么样的概率分别从事科学,健康,商业,政府,教育,法律这六种职业?
2)假设你从事了这六种职业中的一种,排除通货膨胀这样的因素,你觉得你努力工作个十年,每年税前大概能拿多少钱。

学生们思索之后抖抖索索给出了如下的答案。答案中隐含着各种学科和工作之间的“鄙视链”,比如说学理工课的学生觉得自己如果做科学和健康方面的工作会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报酬。经济学的学生觉得自己更适合去商界拼搏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又譬如哪怕是美国精英大学生都普遍觉得搞教育的人基本上就是没钱的“臭老九”,而大多数的人觉得以后不管专业如何只要能够混进法律界便可以“赚大钱”。


那么究竟不同专业的人觉得自己有多大可能性可以进入不同的职业呢,下面的表格也给出了答案。很有趣的事不管专业方向如何,每个专业的学生至少觉得自己可能适合从事三种职业(概率超过10%)。即使是对于一些大家觉得约定俗成的职业,例如说大家总觉得做商业的可能都是经济学出生的人,实际上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毕业之后有很大可能会进入商界 (这是很有意思的发现,可见美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本身也并没有太的的差别,本科的时候大家都想着毕业去投行去商界挣大钱。尽管另一方面他们预期法律或者健康可能工资更高,但是相对来说可能进入的门槛也更高)……


那么实际上发生了什么样子的事情呢?2015年的时候作者们去LinkedIn和校友录上又把这些当年的学生全都翻了出来并且重新进行归类,例如做工程师的和软件开发的,就都归入科学工作者一类。老师,辅导员,学校管理层就全都归入教育一类,士官,政府的政策分析师都被归入政府一类等等。

不仅如此,他们还贼兮兮地在2016年又给这些学生发了邮件,询问他们在七年之后的感受。问他们如果他们现在如果再选一次的话,有多大概率会去从事其他行业,并且估计自己能挣多少钱。依此来看许多人是否完成了年少时的梦想,又有多少人“塞外牛羊空许约”。非常有趣的是他们发现,年少时候许多信誓旦旦先要做这个做那个为国为民各种理想抱负的学生,最后大多数都成了二五仔跑去做从商了(43.7%)……


当中有多少人兑现了自己的当年的诺言呢?比如说当初想要做科研的人,大概35%的人最终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而当初想要去学校做老师从事教育的人,基本上大多数都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自己年少的理想,只有8.7%的人仍然坚守在教育阵线上。而最后没有选择做科研的学生,当初有13.7%信誓旦旦表示要成为科学工作者。

而7年之后的问卷显示了,这个时候学生大概真实知道了自己究竟想干嘛,适合干嘛。89%的人会选择做健康方面的职业,他们也留在了健康界。只有1.4%的人仍然表示再选一次的话还是会选择做健康方面的职业,但是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尽管坚守本心却已经健康界无缘。而通过研究(在这里就不贴出表格了)作者还发现了在那么多专业方向里面,差不多经济学毕业的人最有始有终。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基本上就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是相对而言最“实际”的人,在入学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很清楚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接近50%的经济学学生最后都选择了生意圈作为自己的职业归宿。除此之外,他们之前期望的收入和他们最后得到的收入也基本相差无几,可见他们都是“心中有数”之人。


基于上述的观察,作者开始思考一些更加细致的问题。选不同的专业,理想中的不同的工作选择,对于人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理想到底值几个钱?作者因此在读书时候,大家心中只要不去做教育,相比做教育工作能多挣多少钱…… 因为教育行业当时处于大学生的鄙视链底端 (类似于现在许多人觉得做老师能有几个钱一样的想法……),哪怕是在杜克这样的大学,精英分子们也未能“免俗”。有些专业因为基础对工资的"预期"就相比其他专业来得低,所以学生更容易表现得没什么节操,一旦其他方向有还不错的机会就马上变成二五仔屁颠屁颠转投敌营了……

作者发现,如果只看大学时候大家的期望。“教育工作者”从收入上普遍被大家“歧视”,大概只能勉强和政府工作以及科学工作pk一下,一般地来看,大学生们在校的时候普遍觉得去做生意或者去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大概赚的钱是做教育的一倍不止…… 然后被显示打脸之后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非常悲剧的是实际上除了大家觉得“做生意”应该更有钱,而政府工作和法律工作并没有自己想得这么有钱以外。哪怕在7年中之后,大家对教育或健康方面的工资期望倒是并没有太明显的改变……


回到我们的问题中去,不同的专业到底有什么样不同的期望呢。作者发现了选择理工科的人有种别样的“傲娇”,选择自然科学方向的学生认为他们就是比其他人优秀。具体表现在他们觉得哪怕他们哪天“沦落”到去做健康行业了,他们的职业溢价将是相比而言一个做公共政策的人去健康所期望得到的职业溢价高出5倍…… 可以说是非常没来由的自信了……同时行业间也存在着这种“傲娇”的鄙视链,从事科学,健康,金融以及政府工作的人要相比其他工作的人来得更迷之自信,相信自己哪怕做别的工作赚的钱也比“普通人”来得多……

所以最终逍遥派众学者最终的结论是:专业的选择限制了学生对于未来工资的期望。对不同工作工资的期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不同专业毕业的学生最终会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例如作者发现如果对于给定行业的工资期望高出10%就会引导大概7.4%的人从其他职业转到这个行业中来。希望的魔力左右着学生的选择,而现在的中国富裕人家的孩子为什么学理工科的比例不高。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

一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学科"和"工作"鄙视链的关系。学经济的总被大家觉得有前途,学理工科的会被大家认为是书呆子。而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金融和银行也会被大家认为是"金饭碗",中国大学专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家长的意志。那些相对富裕家庭的家长可能会更加主观地向子女们灌输"选经济管理"做"投行职员"这样的观念。而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对于技术型科研型人才又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尊重,于是使得越是在社会上"富裕的家庭"越是可能遵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子女会趋向于去选择一些让自己家长说出去"风光体面"可以’鄙视"别人的专业。

另一方面社会上金融行业相比其他行业过高的行业工资溢价也使得许多人哪怕热爱科学热爱人文,在强势的社会压力下不得不选择"屈从",选择和金融,房产靠边的专业。因为毕竟大多数人无法依靠卖打印画养活自己。我们过去的政府可能过于低估了人希望的能量,太多人都想做事前诸葛亮,而避免成为事后猪一样。国家社会的发展无形中影响到了太多人对未来的期望和现在的选择。

可是试想如果所有的人都去学金融的话,那么这个世界的色彩将来岂不是太过单调无聊?以后我们生病了谁来看病,产生纠纷了谁来仲裁,孩子谁来教育,中兴被美国制裁了谁能站出来自主研发振兴我们民族和国家?难道全部依靠金融人才去打货币战争么?答案不言而喻……而同时,越是单调畸形的社会,越容易滋生人和人之间的这种"鄙视"……这一点来看,就连美国都概莫能外……

从以上的这些担忧来看,担心高考制度改革会让许多大学招收很多不懂物理的考生,似乎反而是一件杞人忧天的事情了……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颢卿 6小时前 0条评论 0 0

美国也一样。道理应该是互通的。理工科难是事实,所以只有没有出路的穷孩子才去学理工,在社会中的阶层可以慢慢上升。富孩子学理工的大多数有兴趣或是本身就聪明。Kwq财富国际


Kwq财富国际

接触过名校如U Chicago等文科专业学生,人老美根本不愁找工作,因为找也找不到。来读书的就是混个文凭,然后回家接替老爹老妈的企业,或是老爹老妈帮着介绍工作。Kwq财富国际


Kwq财富国际

问题问得好:“为什么现在的中国”,因为中国现在有钱了。美国叫什么“old money”,在东海岸很多,就是一个人在公司扫地,一年几万块钱,结果去家一看,我X,半条街都是他(她)家的。这人是没什么本事,都是祖传下来的,想想立国200多年人家可能就没挪过,有半条街也不奇怪,所以心态也很平和,法律保护也完善否则早就毁于战火了。Kwq财富国际


Kwq财富国际

看过数据,美国前1%的家庭收入只要42万美元就算到达,但前1%的资产至少要1000多万美元。中国以后逐渐也会这样,资产比重高。Kwq财富国际


Kwq财富国际

此外,稍微富裕的孩子如果想努力,可以学金融、法律、医学,胜于理工多多。Kwq财富国际


Kwq财富国际

当然,穷孩子学理工没什么不好的,理工是一个上升通道,社会流动通道,让底层的聪明人流入到中上层,从而实现动态平衡。美帝因为其他原因(底层太无能)无法实现,就只好招外国人过来做科研、写代码。Kwq财富国际

硅谷IT胖子 6小时前 0条评论 0 0 登录后可回答 提交回答
关键词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免责申明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TAG标签

Copyright@2018-2022 Cfgjzx.Com 财富国际在线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富国际提供:最新财富资讯、房产资讯、股票资讯、区块链、投资理财、保险导购、健康产品、公私募基金,易经等资讯及服务.